曾经,不知道有多少山里人走出大山不再回头;如今,不知道有多少山里人走出去后再回来。因为,浑身是宝的油茶树是山里人心中的“摇钱树”。在大山深处,农民们种植了层层的油茶树,开发出了自己发家致富的“绿色银行”。
油茶树就是我的绿色银行
金秋时节,置身兴宁大坪镇朱坑村的大山深处,身临朱云先的丰产油茶园,前后左右都是累累硕果,那丰硕的果实把一棵棵山茶树的枝条都压弯了,有的整条树枝上都挂满了褐红色的圆圆的茶果,乍一看去,就如一串串葡萄挂满枝头。再走近看看那满树都是茶果的茶树,树枝上不仅仅是茶果,一簇簇的花骨朵也挂满树枝,含苞待放。朱云先看着一棵棵挂满果实的油茶树,满脸都是幸福的笑容。他告诉记者,现在这一片200亩的油茶树已经到丰产期了,尽管今年的天气比较干旱,茶果的个头比较小,但是结果的数量还是很多,亩产可以达到1000余斤,今年的丰收在望,从目前的花苞可以看出,只要明年的雨水充足的话,明年的挂果量肯定不错。
平远县大柘镇坝头东片村村民刘文义在家私厂下岗后,把目光聚焦到了油茶树上。从家私厂到绿色的油茶山,这位60多岁的老茶农重新启程,编织着属于自己的绿色梦想。
如今,刘文义每天都到房屋背后180亩的油茶基地上“转悠”。白天,到茶山劳作,晚上,在家看些油茶栽培技术资料。就连每年春节家门口贴的春联都与油茶有关:“春雨丝丝润万物,油茶株株绿千山”。今年是刘文义种油茶的第五个年头,茶山效益也初露端倪。今年,最早种植的油茶开始挂果,预计可产茶籽1万斤,茶油500斤,收入2万元。他说:“我这座180亩茶山今后就是一间 ‘绿色银行’,我不求别的,就希望用这茶山的油钱给孙子孙女上大学。”五年来,老农刘文义就怀揣着这个农民特有的绿色梦想,在茶山上奋斗不止,并且还要继续下去。
规模化发展带动农户共同致富
位于兴宁黄陂镇的广东祥旺农林科技有限公司油茶种植面积已达万亩,早期种植的近2000亩已达丰产期。该公司总经理石伟旺曾经是开采煤矿的老板,他转产后就开发荒地种植油茶,在他的带动下,周边的很多村民也大面积种植。他告诉记者:“尽管林业的投资期长,见效慢,但是前景很好,还可带动村民致富。现在每年到我公司做工的农户稳定的有110人,打零工的有200多人,每个月的收入有1200元。”据悉,大力发展油茶产业,延长产业链,解决部分劳动力就业,还可通过基地带动千家万户农户发展油茶种植,该项目将成为山区农民脱贫致富、促进山区经济发展的一个新途径。该公司采取“公司+基地+农户”的生产经营方式,致力于打造“特色农业、绿色农业、生态农业”。
平远县长田镇的新大地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建立了利益联结机制,带动千家万户做大油茶产业。一方面,采用“高校+公司+基地+农户”产业发展模式,带动当地和周边农户积极发展油茶种植业,为农户提供优质种苗和栽培技术,使千家万户成为油茶产业的参与者。另一方面,采用“公司+ 专业合作社+农户+承包人”的模式,建成油茶原料林基地,探索出“农户以土地入股,公司负责开发种植;产权归公司,产出归农户;农民通过管理取得效益,公司通过精深加工增值”的互利共赢的利益联结机制,极大地调动了广大农民种植油茶的积极性。还无偿为农户提供油茶种苗、基肥和技术咨询,并给予每亩120元的无息贷款,所产的茶籽由公司保价收购,此种方式可使农户每年每亩增收约3000元。现在,新大地通过这种模式,共带动梅州市5000多户农民 种植油茶近10万亩,预计在10年内可辐射带动全市农户种植油茶50万亩以上,产值10亿元以上,让数万农民受益。
油茶产业期待政府扶持
兴宁林兴苗圃有限公司在大坪的朱坑、兰亭、兰塘、石新村投资2000万元建 设了 万亩油 茶基地,到今年春天已全部种完。站在万亩基地的山岗上,一条条环山路就像一条条彩带镶嵌在群山中。公司董事长刘森元指着四周的群山说,这里的四面八方的群山现在全都是岑溪、软枝良种油茶,等几年到油茶丰产期了,这里就不仅是茶树林了,到了茶花开满山的时节,这里就成了花的海洋,再加上山里清新的空气,这里就成了人间仙境了。
在看到美好前景的同时,让刘森元不安的是,公司目前已投入2000多万元,现在每年的茶树抚育、管理、人工以及一些基础建设要投入500多万,他的资金周转很困难,再加上目前的经济现状,国家紧缩银根,企业贷款非常难。他说:“油茶全身皆宝,茶油是世界上最健康的食用油,市场前景无限光明,如果政府不对企业给予大力支持,企业在前4年的大投入期无法获得资金,万亩油茶基地会无法运转,如果有了政府扶持帮助,将来到丰产期,企业效益非常看好,也能带动周边村民致富。”他希望各级政府参照江西、广西、云南、湖南等地的做法,每亩每年给予400-500元的补助,大力扶持油茶产业的发展,特别是扶持他们渡过投资期的难关。
附件:
相关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