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绿色时报12月26日报道(记者 陈廉) 十大网赌平台推荐网站从化市2010年3月启动集体林权制度改革试点,7月在全市全面推开,在不到两年的时间里,全面完成预定的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任务,并有条不紊地进行了综合配套改革,一跃成为全省林改先进市。国家林业局副局长张建龙在视察从化林改工作后,对他们的一套成功做法给予了充分肯定。
从化市林业用地面积210万亩,占土地总面积的70%,其中生态公益林91.5万亩,森林覆盖率达68.3%,是广州市重要的水源涵养地。这次纳入林改的林地面积为187.04万亩,涉及8个镇(街)、205个行政村、2538个经济社、9.9万户农户、42.2万人。骄人成绩何以得来?近日,《中国绿色时报》记者前去进行了追根溯源。
从化的林改之所以能迅速推进,最根本的原因是领导高度重视。他们成立了以市委书记任组长,市长任第一副组长,市政府、人大及政协各一名领导任副组长,市有关单位和部门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林改工作领导小组。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先后8次亲自主持召开林改工作专题会议,先后6次率领相关部门深入林改工作一线,现场办公,解决林改工作中遇到的各种困难和问题。各镇(街)、林场分别成立了林改领导机构和工作机构,党政主要领导分别担任正副组长。各村也成立了相应机构,村党支部书记任组长。全市上下形成了“三级书记”抓林改,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局面。
从化林改的另一个法宝是宣传发动到位。从市到镇(街)、村,通过召开群众会、户主会、党员会和村民代表大会,把林改的目的、内容、方法步骤、工作程序和有关法律知识讲明讲透,使林改工作家喻户晓、人人皆知。林改期间,全市印发致市民公开信8万份、悬挂横幅标语168条、编印《从化市林改技术操作指南》1万多本,出版了《从化市林改工作情况通报》24期。
为了保证林改的顺利推行,他们制定了独具一格的“目标倒逼”工作机制。市委、市政府规定,“凡是在林改进度统计表中排名后三位的,要求镇(街)主要领导参加例会,亲自汇报说明原因;连续2次排名后两位的,全市通报;连续3次排在最后一名的,报请市效能办督查,问责党政主要负责人。
为了不影响林改工作,他们在经费给予充足保障。两年来,全市共投入林改经费1533.1万元。
“一村一策、一社一策”,是从化林改的“秘笈”。他们把“均股均利均山”的指导思想贯穿于林改工作始终,广泛、认真地听取民意,让农民充分了解、理解林改精神,切实维护农民的合法权益,做到还地、还权、还利于民。2010年4月中旬,良口镇赤树村牛轭洞经济社率先召开林改方案票决会议,在试点工作中开了先河,带了个好头。随后,全市35个林改试点经济社先后召开村民户代表会议票决通过了林改方案。在此之后,全市每一个村社都根据自己的情况通过了自己的改革方案,从而为整体上顺利完成林改任务打下了坚实基础。
山林纠纷的调处工作直接关系到农村社会的稳定,也关系着林改的进程。在林改过程中,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林改纠纷调处工作,对涉及山林的纠纷案件及信访案件,都能认真对待,强化责任,实行分级调处,形成了齐抓共管的机制,做到“四个早”和“四个不出”,即早介入、早调解、早疏导、早办结,户与户纠纷不出社,社与社纠纷不出村,村与村纠纷不出镇(街),镇(街)与镇(街)纠纷不出市。
林改工作人员吃苦耐劳、敬业奉献也是林改能够顺利推进的重要因素。为了不浪费时间,林改工作队员们每天早上一上山就全天蹲点于山林之中,午饭也是由山下的人员送饭送水来解决。林改队员们这种只争朝夕帮助农户明晰山林产权的行为,打动了广大农户,不少农户自发地承担起了送水送饭进山的任务。
从化在林改的过程中,坚持同步配套改革,为建立新型林业管理体制打下了良好基础。他们适时新设置了从化市林权交易中心、从化市林权登记管理中心;将林业站列为全额拨款事业单位;增加木材检查站事业编制28人,增加林业站差额转全额事业编制51名。
为了切实减轻涉林负担,最大限度地落实还利于民政策,他们对涉林收费项目进行全面清理。目前,除育林基金和森林植被恢复费外,更改基金、管理环节上的相关收费已全部免除。
为了经得起历史检验,他们一直把档案管理作为一项重点工作来抓,要求市林改办及镇(街)、村民委员会指定专人负责有关林改资料的收集整理工作。制定了严格的档案管理制度,明确了12名专职林改档案管理员。各镇(街)的林改档案由林业站负责管理,并备一份到市林改办存档。全市林改档案由市林改办统一管理,整个林改档案管理完整规范。
两年林改,带来可喜成效。
一是进一步明晰了权属,群众务林热情高涨,分林到户的农民对林地倍加珍惜,广大群众保护森林资源和培育自家山林的积极性明显提高,爱林护林兴林意识进一步增强。
二是促进了农民增收致富。通过改革将全市187万亩集体林所有权和经营权,分包到户或集体股份经营,实现了产权明晰、经营主体到位、责权利相统一的林改目标。农民通过林改,除了耕地以外,又多了一份资产。同时,林改后富余劳动力有了新的就业渠道,实现了劳动力就地转移,夯实了农民增收的基础。林改实现了林业经营效益与农户收入直接挂钩,农民在自己的林子里种植蔬菜、水果、中草药材等,既提高了林地单位面积产出效益,又增加了农户收入。
三是进一步促进了林业产业发展。这次林改明晰了生态公益林、商品林的产权,加强了生态公益林的管护和培育,有利于放活商品林的经营管理,促进了林业分类经营的实施。同时,为林地、林木的流转创造了条件,有利于商品林的灵活经营,促进了林业产业化健康发展。
四是进一步促进了生态环境的改善。通过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将山林的林地使用权、林木所有权和经营权落实到农户或其他经营实体,确定了农民或业主经营的主体地位,激发了他们的责任意识,促进了他们对林地的投入和保护,促进了森林资源的良性发展,促进了生态环境改善。
记者去从化市良口镇溪头村进行了实地采访。这个被连绵青山环抱着的小村庄,人口只有749人。过去村民个个都想到大城市去“发财”,如今却没有几个愿意往外跑了。在涓涓的山溪水边,一位姓蔡的村民指着旁边的大片李林自豪地告诉记者,这是他家的10亩果园。他的手指稍微往上一点,定在了果园后头的山腰上,那是一连片的翠绿毛竹林,估摸着有上百亩的光景吧。他说竹林也有他家的份,每年竹子种植销售,他们家就能赚一万多块钱。
记者漫步于溪头村,只见上百年的石屋与古朴民宅有不少被村民改成了家庭式小餐馆或小旅馆。由于这里是原生态环境,森林茂密,空气清新,每天来此探幽的自驾游者一批又一批,幽静古老的乡村因此而显得生机勃勃。老村支书蔡辉强感慨地说,以前只知道山里树木值钱,却不知道生态环境和空气里都是含金的,林改都改到村民们的心窝里了。如今,溪头村村民拿着各自的林权证、股权证,在各自承包的林地上更加用心地经营着他们的绿色经济大业。
目前,从化市制定的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目标任务已全面完成。林地所用权证发证率达到99%,林地使用权证发证率达到98%,股权证发证率达到99%,山林纠纷调处率达到92%。民调显示,群众满意率达到100%。短短两年,从化的林改交上了一份人民群众满意的答卷。
附件:
相关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