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11年创建省林业生态县中,和平县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一定成绩,但由于2011年全县仍有宜林荒山面积约19万亩,申报省林业生态示范县未被省政府批准通过。为确保实现我县创建省林业生态县目标,该县下定决心,奋战两年,真抓实干,消灭全县宜林荒山,强力推进林业生态示范县建设工作。
一、高度重视,加强领导。把消灭全县宜林荒山,冲刺创建省林业生态县工作,作为贯彻省、市林业生态建设重要战略部署和“十年绿化和平”的重大民生实事,摆上县委、县政府工作的重要议事日程,列入今明两年县委、县政府工作重点之一,认真部署,精心组织。通过召开全县宜林荒山植树动员誓师大会等形式统一全县思想,提高全县干部群众对消灭宜林荒山重要性的认识,增强干部群众实施“生态立县”战略和创建省林业生态县的责任感和紧迫感。加强工作领导,成立由县长任组长,分管林业副县长和县林业局长任副组长,县直有关单位及各镇政府主要领导为成员的创建省林业生态县工作领导小组,县四套班子成员挂钩各镇检查督导,县林业局和各镇相应成立领导小组,做到领导到位,责任到位,措施到位,强力推进全县消灭宜林荒山工作。
二、明确目标,狠抓落实。通过动员全县各界社会力量,攻艰克难,迅速掀起新一轮“十年绿化和平”大行动,奋战两年,全面完成消灭全县宜林荒山19万亩,确保在2013年创建省林业生态县申报验收合格。在2012年完成全县造林灭荒9.4万亩。在2013年计划安排珠江防护林、碳汇示范林等林业生态重点工程造林任务6万亩;企业、群众造林5万亩。按照确定的目标任务,县长与县林业局和各镇镇长签订责任书,并把任务完成情况作为对领导干部实行问责和政绩考核的一项重要内容,抓好责任落实。
三、真抓实干,强力推进。一是抓调查摸底。由县林业局组织对全县各镇宜林荒山做好调查摸底,核实面积,作出规划安排。二是抓重点推动。把省定粤赣高速景观林和平示范段和林业生态重点工程造林重点工程建设、京九铁路沿线和平段、国道和省道公路两旁、江河两岸、县城周边作为灭荒造林重点来抓。同时,注重通过转让、出租、租赁等多形式,积极引进造林企业,发动和引导社会群众耕山造林,在宜林荒山种植杉树、油茶、水果、毛竹等经济林木,抓好面上宜林荒山灭荒工作。三是抓种苗培育,确保苗木供应。2012年全县建设种苗基地260亩,培育枫香、高脂马尾松、木荷、樟树、红荷、油茶、改良袋湿地松等优良树种约960万株,为明年全部实现灭荒提供种苗供应。四是抓工作进度。建立时间倒迫机制,积极推进今年备耕和造林任务完成,力争4月上旬全面完成今年各项任务;作出计划,做好今冬明春备耕准备,确保明年开春抓好种植。五是抓质量管理。由县林业局把好造林工程队资质关、备耕、种植质量关,检查验收关;认真做好群众造林技术指导服务等工作,确保灭荒造林质量。六是抓资金保障。加强对林业生态造林重点工程资金投入的使用和管理,落实配套资金,县财政造林资金纳入年度预算,至少安排1000万元以上;积极引进一批造林企业和发动群众投资造林,严格执行抚育造林补贴等政策,加大对造林资金的投入。(和平县林业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