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春上班第一天,斗门区四套班子领导率机关干部职工100多人,在尖峰桥西的华发水郡公园开展绿化美化植树活动,栽种了200多棵红花银桦、荷花玉兰、紫荆、鸡冠刺桐等乔木和月季等灌木8万多袋,为新春添绿意,拉开了美化绿化斗门序幕。
从今年开始,斗门区将在区政府投入1.8亿元基础上,充分吸纳社会投资,在全区范围实施历史上首次大规模、大投入“造绿”工程。
到2015年,全面推进“一带三园五线七大工程”,即结合“一河两岸”改造提升,将黄杨河两岸打造成融生态、景观、文化、商业、居住等功能于一体的绿色生态文化带;改造霞山公园、尖峰山公园,新建粤澳供水主题雕塑纪念园;绿化改造西引道沿线及连桥路、省道S272线、中兴路及工业大道、黄杨大道、珠峰大道等5条主要干道;完成重点道路绿化提升、公园建设、镇街(工业园区)绿化提升、绿道建设、生态景观林带及森林碳汇建设、“万村绿”和校园增绿等7项工程。全区改造提升道路绿化200公里且不低于200万平方米,新增绿地100万平方米;建设生态景观林带40公里,面积1.5万亩,森林覆盖率达21%;新建、改造公园和小游园10个,城镇人均公共绿地面积21平方米;建成绿道网里程130公里;形成“一路一景”、“一桥一花”,打造花园式工厂、园林式园区。区级每年完成不低于5公里、15000平方米美化绿化;各镇(街)每年完成不低于2公里、5000平方米美化绿化。
为扎实推进规划,斗门区采取上级支持一点、区财政投入一点、镇(街)和园区补充一点、企业捐助一点、社会各界赞助一点等办法多渠道筹集资金,首期将投入1亿多元;建立全区美化绿化联席会议制度,推行“区级统筹、镇级负责、属地管理、分级督查、严格查究”的管理模式,完善绿化巡查、考核、问责的长效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