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以来,河源市全面启动林业生态市创建工作,争取2015年前建成“省林业生态市”。源城、东源、连平、紫金、和平五县区先后成功创建“省林业生态县”,龙川县计划安排2014年创建。市林业局主要采取五项措施推进全市林业生态建设:一是加强责任落实。2008年初,市委、市政府召开高规格、大规模的“河源市创建林业生态市电视电话动员会议”,市委书记、市长亲自动员部署,落实了各级各有关部门的责任分工。从2008年起至2012年,市财政在2007年安排造林专项资金总量的基础上,每年递增安排20%的资金,用于补助县区造林灭荒。二是加强改革创新。2008年以来我市率先在全省全面实施并完成林业体制改革,全市林业系统在册干部职工人数由改革前的6411人精简到1500人,成功分流并妥善安置富余人员4911人;率先在全省出台森林防火问责制,全市6个县区和94个乡镇相应出台森林防火问责制;率先在全省出台封山育林实施意见,规定全市除了经市政府认定的146个重点林区村外,其它1105个行政村五年内实行封山,不准砍伐天然林。三是加强资源培育。开展全民义务植树活动,加强生态景观林带和“一灭三改”森林碳汇等林业重点生态工程建设。加强全市各级自然保护区和森林公园的规划、建设和管理,有效保护自然资源和自然环境。据统计,全市划定和建立饮用水源保护区24个,全市建有45个自然保护区,面积达到372万亩,占全市国土面积16%,远高于全省平均水平。森林公园8个,面积13.8万亩。四是加强资源管护。严格执行林木采伐管理责任追究制度,加强一般用材林采伐管理,冻结1105个非林区重点村采伐指标。严格木材生产计划管理和控制木材加工数量,依法取缔和关闭1000多家非法木材经营加工厂。加强护林员和专业扑火队伍建设管理,市财政对县区配备的每名专职护林员和专业扑火队员按每月工资1200元统一标准的20%给予补助,全市配备护林员3657名、7支专业扑火专业队伍共350人。五是加强产业富民。结合林改积极探索发展林下种植、林下养殖,以及森林旅游、采集加工等以非木质利用为重点的林下经济,促进农民增收致富。全市现有油茶面积58万亩,有毛竹林面积约60万亩、基地26个,规模竹产品加工企业29个,毛竹产业年总产值3000多万元。全市已建立以森林生态自然景观为主的旅游景区有10多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