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委书记朱泽君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林业生态是梅州发展最大的后发优势,梅州要抓住加快振兴粤东西北战略和新一轮绿化广东大行动的机遇,乘势而上,变经济后发为生态先发。他认为,梅州要“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牢固树立保护生态的先进理念,认识上要有新高度,让全社会参与到新一轮绿化广东的行动中来。
定位 梅州被列入北部连绵山体森林生态屏障体系
“新一轮绿化广东大行动提出要全面构建北部连绵山体森林生态屏障体系、珠江水系等主要水源地森林生态安全体系、珠三角城市群森林绿地体系、道路林带与绿道网生态体系、沿海防护林生态安全体系等五大森林生态体系。”市林业局局长朱少辉告诉记者,根据省的定位,梅州属于北部连绵山体森林生态屏障体系。这要求北部山区要着重建设结构优、功能强、碳汇高的地带性森林群落,加强重点生态敏感区域保护,积极开展森林抚育改造、封山育林,提高生态防护功能。“虽然梅州拥有良好的林业生态基础,但要全面构筑起北部连绵山体森林生态屏障体系,任重而道远。”朱少辉说。
基础 “四大生态工程”梅州有三项走在全省前列
要形成五大森林生态体系,建设森林碳汇、生态景观林带、森林进城围城、乡村绿化美化等四大生态工程是主要抓手。“这四大生态工程中,我市在建设森林碳汇、森林进城围城、乡村绿化美化这三大工程中都走在全省前列。”朱少辉告诉记者,今年全省480万亩的碳汇林造林任务,梅州占了70多万亩,在粤东西北兄弟市中任务最重。即便如此,我市还是100%完成了造林任务。另外,我市在全省率先启动森林进城围城工程,早在2006年便提出实施梅州城区十万亩群山“森林围城”工程,用4年时间对梅州城区周围10万亩群山中的无林地、低效林进行林分改造。随后,各县(市、区)也纷纷掀起了“森林围城”建设热潮。目前,全市共筹集资金2000万元,完成“森林围城”造林面积4.2万亩。
任务 后年我市林业产值要达到108亿
“《决定》在原来三大工程的基础上新增了乡村绿化美化工程,这一工程与梅州近年来开展的‘美丽乡村’‘洁净家园’‘万村绿’等活动主旨非常一致。”朱少辉说,经过几年的建设,梅州大多数乡村在环境、绿化、基础设施等方面都有了质的飞跃。尤其是今年,我市对“美丽乡村”和“万村绿”建设活动又有了更为具体的目标,规划从2013年至2015年,每年建设24个“美丽乡村”和“万村绿”市级示范点。目前,由市县财政投资1000万元在梅县雁洋镇兴办的 “美丽乡村”“万村绿”示范点建设如火如荼。与兄弟市比较,我市生态景观林带工程的建设虽有一定差距,但今年以来,全市投入1000万元进行生态景观林带提升建设,对已建的310公里生态景观林带进行查漏补缺和抚育管理,景观效果越来越好。
“《决定》提出了森林覆盖率、森林面积、森林蓄积量、新增森林公园和湿地公园数量、林业产业总产值等9个量化指标。对照这些量化指标,我市既有优势,也有短板。”朱少辉告诉记者,在森林覆盖率、森林面积、森林公园等方面,与其他兄弟市相比,我市有明显优势。比如目前,我市森林覆盖率达72%,森林面积1737万亩,均位居全省第三;建立森林公园68个、自然保护区48个;创建了“全国绿化模范县(单位)”5个、“省林业生态县”6个、市级生态镇46个以及生态村794个。
“我们的林业生态有一定基础,但在森林蓄积量、林业产业产值方面,还远远落后于其它地区。”朱少辉说。森林面积和森林质量是检验森林生态水平的两个重要指标。目前,我市的森林面积位居全省第三,而森林蓄积量却位居全省第五,说明我市的林业生态还比较脆弱,存在树种结构不够合理、天然林少、低效林多、蓄积量偏低等问题。要提高森林质量,必须“种、管、封”,牢固树立“管护比种植更重要”的理念,加强抚育,提升造林成效,严格采伐和征占用林地的审核,不断创新人防、物防、技防等管理手段,坚决管好森林资源,努力提升生态功能和等级,确保实现省下达的指标任务。
“我市去年实现林业产业产值78.89亿元,离2015年108亿、2017年138亿的目标相差甚远。”朱少辉分析说,我市生态体系建设尚未形成真正的产业链条,去年林业总产值只有福建省漳州市的八分之一、惠州市的二分之一,与先进地区相比还有一定差距。要提高林业生态效益,扩大名贵树木种植、发展林下经济和森林旅游都是有效途径。今年,我市提出打好耕山致富大会战,涌现了不少耕山致富典型,大批乡贤回归,用发展工业的理念在庞大的山地上大展拳脚。今后,我市要进一步大力推进生态保护与产业发展的深度融合,发展名贵树种和花卉等苗圃基地建设,推广种植南药、银杏、铁皮石斛,金线莲、龙脑香樟等珍稀、高效林产项目,积极引导林农发展林下种植、养殖、观光旅游等,大力发展林下经济,促进林业效益提升。
愿望 弘扬生态文化建设“美丽梅州”
“2014年至2017年,全省将新增安排专项资金19亿元用于绿化广东,这对我们山区市而言无疑是鼓舞人心的。”朱少辉说。我市今后不仅要谋划如何在分“蛋糕”过程中分得大一点,更要深挖社会造林资金,让更多的社会力量加入到绿化梅州的行列中。同时,建议市委、市政府要出台与省相配套的政策,把各项任务分解到各相关部门,齐心协力完成省下达的任务。
“我们还要树立全民生态文化意识,把森林当作文化来保护。”朱少辉说,只有全民形成“植绿、爱绿、护绿”的意识,像很多发达国家一样,把森林当作文化来保护,大力弘扬生态文化,全市动员,全民行动,深入开展“绿满梅州”大行动,建设生态文明,形成植树造林、保护林业生态的浓厚氛围,朝着“绿不断点、景不断链”的方向迈进,才能确保把梅州建设成为“森林里的宜居城乡”,服务“广东文化旅游特色区建设”。 (罗娟娟 杨雄义)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