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今年开始,江门市按照市委书记刘海“一年365天均可种树”的思路,创新工作方式,每逢节日纪念日,都组织开展植树活动,市民踊跃参与。如今,在东湖公园、白水带风景区、篁庄公园、釜山公园等崛起了“巾帼林”、“劳模林”“成长林”、“青年林”、“护士林”“先锋林”、“八一林”、“武警林”“老干林”、“移动林”等一大批主题林。记者昨天从市园林局了解到,截至目前,今年全市共投入绿化建设资金1.3亿元,种植乔(灌)木600多万棵,参与种树活动70多万人次。
群众造绿热情不减
江门拿到“全国文明城市”牌子后,市委、市政府把“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工作特别贡献奖”授予了全体江门市民。没错,“创文”成功是全市市民共同努力的结果。所以,创建“国家生态园林城市”,同样需要人人参与。
3月12日是植树节,也是我市创文再出发和“森林进城,园林下乡”绿色行动的新起点,刘海、赵基耀、梁清兆等市四套班子领导在内的600多名植树者,在元宝山、丰乐山和白水带种下了5000多棵新树苗。四市三区积极响应,当天也组织大批干群挥锹植树。植树节期间,全市种树18万多棵,其中市区种树3万多棵。
近日,记者到元宝山体育公园看过,那些植树节种下的沉香树生机勃发,到此健身的市民高峰说:“这些树我也有份种植。每天都到这里来健身,看着这些树木一天天长起来,心里特别高兴。”
人均公园绿地面积大幅增加
市民陈品仁住在潮江路,与东湖公园近在咫尺。20多年来,只要不是刮大风下大雨,他都坚持每天早上7时许到公园晨运。“这里的环境和空气简直是好到没得弹。”他说,江门的环境一年比一年好,东湖公园的生态也一年比一年靓,每当簕杜鹃、毛杜鹃等开花时,处处花团锦簇,满园春色。当桂花开放时,满园清香。
东湖公园管理所所长麦树雄说,东湖是江门的“市肺”,是江门最漂亮的公园,生态环境是江门市区最好的。在这样的基础上,公园又根据市民的需求,从增色添香上下功夫,建设了市花园、茶花园、桂花园,沿着湖边种植了大量的毛杜鹃、映山红、黄槐等开花植物,还配合妇联、卫生系统、保险业协会在桂花园种植了“巾帼林”、“护士林”、“保险林”。
公园建设是我市“森林围城,树林进城”绿色行动的重点之一,去年新建丰乐山、元宝山等市区公园,改造升级了篁庄、双龙、龙湾、怡福、绿护屏、鸡瓜山和群星等20多个公园,今年又建成和正在建设6个面积均在100亩以上的专类园,此外,江门植物园正在选址。
据介绍,去年,全市60多万人次参加义务植树,植树800多万棵,其中市区增种了开花植物30多种共20多万棵,建成区新增绿地面积450公顷。截至2012年底,我市建成区绿化覆盖率42.5%,绿地率40.2%,人均公园绿地面积由原来的12.5平方米增加到16.8平方米。
“森林四进”亮点纷呈
江门一中校园,满目清翠。副校长唐健荣说,为了绿化校园,政府、学校、校友和社会各界都投入了不少力气。市园林局去年以来也投入47万元,在该校增种了一批细叶榕、樟树、美丽异木棉、黄槐等,绿化效果立竿见影。
市人防办的院子里,树木绿得诱人,市人防办主任龙家建说,大院绿地面积有40亩,每年都投入几万元搞绿化。今年又种了30多种共1000多棵常绿和开花植物,开花植物有六七十种,到了开花时节,花香四溢。
市园林局高级园林工程师谭小媚说,森林进单位、进厂企、进社区、进学校是今年绿色行动的重点之一。江门国家高新区、紫茶小学新校址、市城管局、蓬江区侧贤里社区、江门得实公司等单位的行动很迅速,各具特色,初见成效。
“园林下乡”方兴未艾
恩平市恩城街道潭冲村支部书记陈庭富日前喜出望外地说,原以为只有城市才搞园林绿化,没想到今天农村也搞起了园林绿化。该村的园林绿化刚刚起步,村头小公园已经建成。“村子漂亮了,村民才有幸福感。”他说。
今年,市委、市政府仍把“种树”列为全市工作的重头戏,并拉开创建“国家生态园林城市”序幕,推进创文再出发“森林进城,园林下乡”绿色行动向纵深发展。今年该局一手抓“森林进城”,抓好市区园林绿化建设八项工程,搞好主城区生态园林环境建设;一手抓“园林下乡”,让园林绿化从城市走进农村。现已摸清56个乡镇、144条自然村的绿化情况,并确定了每个市、区建设2个生态园林镇、10条生态园林自然村的目标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