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河源市林业工作紧紧围绕“打造广东绿谷·建设美丽河源”这一战略目标,以市人大常委会将加快高速公路两旁绿化工作作为2013年1号重点建议和市“三赛”目标考核,连续两年将生态景观林带和森林碳汇两大重点生态工程建设列为“亮灯”管理考核项目为动力,切实加强资源培育、管护林业产业发展,真抓实干,开拓创新,全面完成生态景观林带和森林碳汇重点生态工程建设任务。其中完成生态景观林带建设86公里,折合面积5160亩,森林碳汇重点生态工程建设91.24万亩(封山育林37.26万亩,完成工程造林40.43万亩,造林备耕13.55万亩)。市林业局荣获全市严厉打击非法采矿集中行动“先进单位”、“全市先进基层党组织”等荣誉称号;该局党组主要负责人在首次“三述”(述责述德述廉)考核中取得优异成绩;年度“三赛”目标考核任务完成较好,全部亮为“绿灯”,市“三赛”考核检查组给予“造林多、火灾少、管护严”的高度评价。生态景观林带和“一灭三改”森林碳汇两大重点工程得到省长朱小丹和省林业厅的充分肯定。8月29日,市委书记何忠友在全省新一轮绿化广东大行动工作会议上发言。市林业局在9月召开的全省种苗培育工作现场会、11月29日全省新一轮绿化广东大行动造林备耕现场推进会上做了经验介绍。
2013年12月13日,全市新一轮绿化河源大行动工作会议提出,通过10年努力,将河源市建成森林生态体系完善、林业产业较为发达和林业生态文化繁荣、人与自然和谐的全省绿色生态先进市和国家森林城市,构建粤北连绵山体森林生态屏障体系,打造“广东绿谷”,建设“万绿河源”。到2017年,全市森林覆盖率达到74.33%,森林面积达到1739.05万亩,森林蓄积量达到6783.6万立方米,林业总产值达到83亿元。
2014年,全市林业工作将紧紧围绕“多种树、少砍树、严管护、善经营、促发展”工作方针,以实施生态景观林带、森林碳汇、森林进城围城、乡村绿化美化、森林资源保护、林业产业富民、林业改革创新、林业基层基础建设“八大工程”为载体,全面推进新一轮绿化河源大行动,筑牢河源绿色生态屏障。重点实施四大造林绿化工程:一是实施森林碳汇工程。实施森林碳汇重点生态工程建设,全面消灭宜林荒山,逐步改造残次林、纯松林、布局不合理桉树林,加大封山育林和抚育管护力度,推广应用优良乡土阔叶树种,科学改造林相,营建结构优、功能强、效益高的混交林,增加森林碳汇。各县区要建成2—3个3000亩以上的森林碳汇建设示范点。二是实施生态景观林带工程。进一步推进高速公路、铁路、主要交通干道、江河两旁第一重山可视范围内和绿道网的生态景观林带建设,深入开展高速公路沿线“治绿治采”工作,同步规划实施河紫、大广、东环、汕昆、粤湘等新开高速公路的生态景观林带建设,发挥生态景观林带综合功能与效益。三是实施森林进城围城工程。全力抓好客家文化公园、江东新区老虎岩公园、邬塘水库公园、梧桐山郊野公园、麻山嶂森林公园等区域中心公园和社区公园绿地的规划建设,营造开放绿色的园林绿地体系。各县区要在城区内设立和建设休闲公园和湿地公园,增加森林面积,在社区和住宅小区建设绿色家园,实现“城在林中、林在城中、人在绿中”。结合生态文明镇建设,加强镇(街)绿化,大力营造“风景林”,建设镇级森林公园。加强道路和建筑物绿化,见空增绿、见缝插绿,实现新建项目配套绿化与主体工程同步设计、同步建设、同步验收,努力增加非林地森林面积。四是实施乡村绿化美化工程。以“万村绿”、生态文明村和生态文明示范镇建设为载体,建设公益性苗圃基地,鼓励社会造林,整体推进乡村绿化美化工程。重点加强镇、村道路绿化、公共绿地绿化、房前屋后绿化,全面推动“四旁”(村旁、宅旁、道旁、水旁)绿化上新台阶。全面推行中小学校园绿化,提高校园绿化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