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州市深入贯彻落实省推进新一轮绿化广东大行动工作会议精神,科学制订新一轮绿满梅州大行动实施方案,突出“一消灭三改造”和四大林业重点生态工程,扎实抓好当前植树造林备耕工作,全面提升生态建设水平,建设广东生态文明示范市,努力创建全国生态文明建设试验区。至目前,全市共完成植树造林备耕面积29.92万亩。
一是统筹谋划,统一规划。召开市委常委会、市政府常务会议,审议通过推进新一轮绿满梅州大行动方案。围绕“一消灭三改造”工作任务,明确2014年、2017年和2020三个时间节点必须完成的目标任务。坚持统筹城乡,结合三年灭荒要求,统一制订全市碳汇林、生态景观林带、美丽乡村、森林公园等一批规划和方案,以沿路(国、省、县道)、沿江、沿水(山塘、水库)、沿线(空中航线)为重点,有序推进造林和备耕工作,加强抚育和封山管护,森林覆盖率、森林蓄积量、碳汇储量等林业重要指标逐年得到优化提高,有效提升林业生态效益。
二是全面发动,全民动员。制订2014年义务植树活动工作方案,市领导班子成员将在开春上班第一天,开展集中种树活动。继续开展“回赠母校一棵树、回报家乡一片林”等主题活动,鼓励社会资金参与投入,引导企业以认捐认种方式,承包山头地块实施绿化造林。开展“家家户户多种几棵树”活动,主要组织农户种桂花、白玉兰、樟树、黄花梨等5棵以上树种,引导广大群众抢抓有利季节,在房前屋后完成植树备耕面积3.33万亩,为开春掀起植树高潮打好基础。
三是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突出抓好碳汇林、生态景观林带、森林进城围城和乡村绿化美化四大重点生态工程,规划建设10个良种苗木繁育苗地,培育一年生壮苗8600多万株,保障造林种苗需求。在省规划资金未下达的情况下,推动各级采取政府担保或财政预借等形式解决资金问题,先期启动碳汇林招投标工作,目前已完成造林备耕面积26.59 万亩,为明年造林种植赢得主动。
四是注重效益,注入活力。坚持适地适树原则,以优良乡土阔叶树种和珍贵树种为主,多种经济树,多栽效益林,实现林业可持续发展,全力打好“耕山致富”大会战。与中国林权交易所签订合作协议,推动森林碳汇交易平台建设,变资源优势为发展优势,变生态资源为生态商品。加快发展生态适宜型产业,围绕全市林业产业产值每年递增10%以上,人均林下经济产值在农村居民年人均纯收入所占的比例不低于20%的目标,大力发展“林、果、茶、竹、药、游”,引导林农发展种植、养殖、观光旅游等林下经济产业,鼓励林业龙头企业做大做强。
五是强力推进,强化保障。召开全市各县、镇党政一把手造林绿化专题研究会,逐级签订《梅州市四大林业重点生态工程建设和“五沿”范围造林绿化、封山育林目标责任书》,进一步明确各级政府造林植树工作的主体责任。市委、市政府每年专门拿出1亿元资金,其中市级2000万元,8个县(市、区)各1000万元),连续五年,用于保障林业生态方面投入。定期开展督查,制订考评验收办法,把造林和备耕完成情况作为各级考核和干部任用的重要指标,严格追责工作落实不到位或生态破坏严重的责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