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借助各新闻媒体的作用和影响力,加快公园城市建设工作进展,8月22日,江门市召开公园城市建设工作新闻媒体见面会,通报现阶段江门公园城市建设的总体情况,并对《江门市各级公园建设标准指引》、《公园标识》等方面情况进行介绍。江门市政府党组成员容福华,市委宣传部、市府办、市林业和园林局等部门领导同志以及省、市多家新闻媒体出席了见面会。
《江门市各级公园建设标准指引》(以下简称《指引》)是我市在国内率先提出建设全域公园城市建设理念后,为进一步提高各级公园规划设计和建设水平,确保公园城市建设有序开展而委托中国城市建设研究院制定的。《指引》明确了市、县、镇、村各级公园建设标准,属全省首创,走在全国前列。
去年年初,江门市启动公园城市建设,并于4月出台《江门市公园城市建设工作纲要(2015—2020年)》,提出“城市建公园,公园建城市”,推进大地公园化,构建市域公园体系。一年多来,江门公园城市建设如火如荼,市、县、镇、村各级公园如“雨后春笋”不断涌现。这期间,江门积极探索、制订了相关建设标准,规范公园建设主要内容、基本指标和技术要求,力求形成理念先进、内容详尽、可操作性强的各级公园建设标准指引。
今年7月,《指引》获市政府审批通过,并于日前印发实施。《指引》由中国城市建设研究院负责制定,以现行的公园建设等相关行业标准和规范为参考,根据江门市公园城市建设理念,按公园规模、内容(涵)、服务对象、服务半径等要素,开拓性地将各类公园相应分为市、县、镇、村四级。
值得关注的是,由于目前国家、省还没有制定相关公园分级标准,因此《指引》的制定具有独创性,其公园分级标准体现了“江门特色”。根据《指引》,市级公园主要为全市居民及外地游客服务,是全市公园绿地中面积较大,具有独特自然风貌、地域特色或一定的历史文化,自然生态性良好,活动内容丰富,设施完善的绿地或区域;县级公园主要为县范围内的居民服务,兼具为外地游客服务,具有较丰富的活动内容和设施完善的绿地或区域;镇级公园在镇范围内,供居民游览、观赏、休憩、开展科学文化及锻炼身体等活动,有较完善的设施和良好的绿化环境的绿地或区域;村级公园与村民居住区相对应,为区域内居民提供休闲活动场地的绿地或区域。根据规模和服务对象的不同,村级公园又分为居住区公园和乡村公园。
江门市政府党组成员容福华表示,《指引》出台实施后,将进一步规范市、县、镇、村四级公园建设标准,推动公园城市有序开展,形成一批具有侨乡特色的公园,构建市域公园体系。同时,《指引》所具有的独创性,是江门在率先提出公园城市建设理念后,在分级标准制定上的先行先试、先行一步,具有很强的示范作用和借鉴意义。
据了解,《指引》出台后,江门市将每年开展一次评审。至2020年,江门将建成市级公园14个、县级公园20个、镇级公园73个、村级公园1324个。其中,市级公园包括圭峰山公园、龙舟山公园、白水带公园、石花山公园、金山公园、大雁山公园、鳌峰公园、东湖公园、台山中国农业公园、恩平地热国家地质公园、广东镇海湾红树林湿地公园、万亩小鸟天堂湿地公园、开平孔雀湖湿地公园和鹤山古劳水乡湿地公园等。(江门市林业和园林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