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大网赌平台推荐网站

我国林木种苗首次遨游太空

北京时间1月5日19时16分,我国自行研制的“神舟四号”无人飞船在完成预定空间科学和技术试验任务后,在内蒙古中部地区准确着陆。至此,我国载人航天工程第四次飞行试验获得圆满成功。与“神州四号”一起遨游太空的,还有一批杨树新品种试管苗和红栌试管苗,这是我国迄今为止首次进行的林木种苗航天诱变育种试验。
    此次试验由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研究所和北京太空杨林业科技开发中心共同开展,后者是专门从事航天诱变种苗开发的专业公司,进入太空的两种试管苗分别由上述两家单位提供。
    航天育种是指利用返回式卫星将种子搭载至太空,利用空间宇宙辐射、微重力、高真空等因素对搭载的种子进行诱变,从中获得在地面罕见的突变,再通过筛选和培育,从而育成高产、优质、抗病性强的新品种。
    此研究项目负责人、中科院遗传所研究员刘敏介绍说:“航天育种可以缩短育种周期。通过传统技术培育出一个新品种平均需要10年,而航天育种只需5年;另外,太空育种植物基因变异率高,能够更快得到有利于人类的变异品系。比如目前已经开始大规模种植的太空黄瓜,亩产量比普通黄瓜高20%左右,而且口感好,抗病性好。”
    据悉,经历了太空遨游的农作物种子,大多数发生了遗传性基因突变,返回地面后,植株明显增高增粗,果形增大,产量比原来普遍增长10%—20%,作物肌体也更加强健,对病虫害的抗逆性特别强。试验表明,经过太空搭载的水稻蛋白质含量比原来提高8%—12%,“太空水稻”的颗粒饱满、滋味好,每亩产量高达650公斤—700公斤,太空青椒果大色艳,又嫩又香,籽少肉厚,产量增加2成左右,维生素C和可融性矿物质以及铜、铁等微量元素含量都比原来高出7%—20%。
    航天育种起源于20世纪60年代,目前只有美国、俄罗斯和中国三个国家成功利用航天技术进行育种。据刘敏介绍,我国自1987年就开始利用返回式卫早搭载农作物种子,截至2001年年底,我国已有370个品种上天,有42个品系的种植面积在万亩以上,有小麦、水稻、番茄、甜椒、黄瓜等共13个品种通过国家有关部门的审定,并有一定的种植规模。目前河北、甘肃、山东、四川等省都有大面积种植太空蔬菜基地。
    自“神州三号”开始,我国宇宙飞船开始搭载用于应用推广的植物试管苗,并成功返回地面。此前,通过卫星或飞船搭载并成功返回的都是种子。现在,“神州三号”的种苗已经栽到地里,前期观察表明,植物长势良好,植株变化也较明显。种苗平均长幅高达3厘米至5厘米,比正常情况高出5倍至7倍。
    由于林木生长周期长,使得林木遗传育种比农作物要困难得多,加上航天育种费用较高,制约了林木航天育种的进程。无论是早期的返回式卫星,还是后来的宇宙飞船,搭载的种苗均是农作物种子。“神州三号”增添了兰花、月季等花卉种苗,却一直未见林木种苗的踪影。这次“神州四号”携带的杨树和红栌的试管苗,在我国林木育种的理论和实践方面都是一个重大突破。
    “神舟四号”飞船的返回舱抵京后,科学家们还要进行筛选、组培和相当长时间的观察。鉴于林木种苗的复杂性,试验能否成功有待时间的检验,但无论如何,林木航天育种,中国已迈出了探索的一步。(来源:中国绿色时报 2003-01-07)  附件:

相关稿件:
澳门新葡京官方网站 365买球平台 正规博彩平台 澳门新葡京娱乐城 推荐全球十大博彩公司排行榜 bet365亚洲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