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大网赌平台推荐网站

我国野生动植物保护成效显著

   野生动植物保护科技和宣传工作座谈会1月16日在北京召开,20多位知名专家、学者,20多家中央新闻媒体的记者齐聚一堂,共商野生动植物保护大计。
  国家林业局副局长赵学敏说,近几年来,特别是野生动植物保护及自然保护区建设工程实施以来,我国野生动植物保护工作取得了显著的成效,野生动植物保护工作已成为林业全局工作的一大亮点。随着我国六大林业重点工程的不断推进和人与自然和谐进程的加快,林业发展的形势越来越好,野生动植物保护工作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在这样的大好形势下,我们更应该不断吸纳专家的好建议、好主张,充分发挥专家在科学决策方面的不可替代的指导作用,做到科学决策、民主决策;更应该做到不断完善野生动植物保护方面的法律法规;更应该做到进一步加大野生动植物保护、湿地保护管理的宣传力度,组织动员全社会的力量关心、支持、参与野生动植物保护事业,不断提高全民的野生动植物保护意识,推动我国野生动植物保护事业再上新台阶。
  国家林业局保护司负责人通报了去年我国的野生动植物保护工作情况。2003年,我国野生动植物保护工作成效显著,全年新建自然保护区110处,使我国林业系统自然保护区数量达1503处。其中,实施3年的野生动植物保护及自然保护区建设工程累计新建自然保护区达600处,相当于此前45年建区总数的2/3。濒危物种的拯救工作取得显著成绩,2003年,大熊猫繁育增幅达10%;朱鹮野外和人工种群增幅达35%;扬子鳄人工繁育年增能力突破2000条;野马放归自然取得突破,首次在野外繁殖成活幼马。苏铁和兰科植物保护,按照注重就地保护的原则,加强了重点分布区域的管护和监督体系建设。野生动植物种质基因保护工作进展顺利,目前已收集、保存了最为急需保存的76种野生动物和190多种野生植物共1100多份样本,建立了华南虎、扬子鳄、梅花鹿等20多个物种的反转录DNA(基因),有关基因和遗传结构研究成果获国际承认。促进了由利用野外资源向繁育利用人工资源转变,雉类、鳄类、鹿类、龟鳖类、蛙类以及红豆杉、苏铁、兰科等繁育利用方面,已形成具有相当规模的人工采育产业化经营,大大缓解了对野外种群利用的压力。湿地保护工作进一步加强,目前已有40%的天然湿地在353处保护区内得到较好的保护。
  中科院院士冯宗炜、中国工程院院士李文华等20多位专家充分肯定了我国在野生动植物保护方面所做的工作。他们建议,进一步加大物种的就地保护工作力度,不断提高保护区的建设质量和管理水平,继续加大对保护区的资金扶持力度;想方设法加强宣传,普及野生动植物保护知识,提高公众的保护意识,吸引社会各界力量关心、支持、参与野生动植物保护事业;呼吁人们摒弃滥食野生动物的恶习,树立文明的饮食新风尚,营造人与自然、人与野生动物和谐相处的绿色家园。
                  中国绿色时报  附件:

相关稿件:
十大赌博正规平台 澳门威尼斯大赌场 澳门新葡京博彩 澳门新葡京博彩 十大正规彩票平台 太阳城娱乐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