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5日上午,十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开幕。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强调的科学发展观成为大会最大的亮点,代表们就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可持续发展畅谈了自己的体会、建议和憧憬。
可持续发展需高度重视林业
王如松代表说,怎样处理好人与自然的关系,我们正处在一个节骨眼上。目前,整个社会正在迅速走上城市化、现代化,并日益融人全球化的潮流中。但也面临着一个重大问题:如何实现经济社会发展和环境、资源相协调。这就牵涉到了新的发展观问题。党的十六大提出“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目标,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要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现在温家宝总理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又指出要坚持走可持续发展之路,要认真实施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规划,实施以生态建设为主的林业发展战略。这是一种全新的科学发展观,将对我国的生态环境建设、生态产业发展以至农村、城市实现现代化都将产生巨大的推进作用,促进我国经济社会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张志银代表说,作为西部代表,我更关心西部。温总理在报告中讲到,要继续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西北地区环境比较脆弱,搞好生态建设,坚持可持续发展,是我们今后的一项重要任务。我们要在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指引下,继续加大生态建设力度,争取早日实现山川秀美。
来自江苏省的夏德全代表说,像江苏这样的东部沿海发达地区,要加快发展,争取早日实现林业现代化。江苏已经提出建设绿色江苏,实现生态省,目前正在大力植树造林,大力保护好湿地等自然环境。我们要把中央提出的科学发展观更好地落实到实际工作中去,搞好生态环境建设。
杜善义代表说,从整个国家建设来看,森林是很重要的能源和资源我们应该保护好森林,这样才能使森林可持续发展,保证我国森林资源的永续利用。现在,中央提出要坚持科学发展观,从林业来讲,就是不能造子孙孽,把老祖宗留下来的东西都用光,而是应该有计划地使用和扩大森林面积。落实科学发展观、走可持续发展之路,为加快林业发展续写新的篇章。
重点林业工程体现科学发展观
赵效定代表说,近年来我国在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上下了很大功夫。我们不要因为片面地加快发展而破坏了生态环境的可持续性。现在国家正在实施的退耕还林、天然林保护等林业重点工程,都是为当代谋利、为子孙后代造福,是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的百年大计、千年大计,我们要认真总结经验,完善政策,落实各项措施,积极有序地扎实推进。
王淑森代表说,生态问题在今后的经济社会发展中会显得越来越关键。实施好以生态建设为主的林业重点工程,加大防沙治沙和水土流失治理力度,加快林业跨越式发展,把森林覆盖率提高上去,同时,减少森林资源消耗,这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紧迫任务。
黄春梅代表说,海南的生态环境保护得非常好,可谓得天独厚,是全国人民的宝贵财富。作为海南公民,我们有责任实施好退耕还林、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保护好、经营好这块祖国宝地,让海南的生态环境更加美好。
白萍代表说,过去贵州省生态环境比较恶劣,但近几年生态建设力度加大,退耕还林成效一年比一年好,生态环境开始走上良性循环,森林资源的优势逐步发挥出来,贵州面貌开始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赵慧代表说,通过过去3年努力,内蒙古——祖国北方最重要的生态防线生态面貌发生了极大变化,绿地面积越来越大,植树造林、防沙治沙工作都取得了很大成绩。我们对牲畜采取圈养措施和轮牧措施,整个生态恢复进展很快。每年沙尘天气日数大大降低,涌现了很多很好的治沙典型。
张继禹代表说,这些年来,国家在加快林业发展上采取了新的措施,可持续发展迈出了新的步伐。如在西部大开发中实施退耕还林工程,成效很显著。拿陕西省来说,自1997年实施山川秀美工程以来,生态环境空前改善,地更绿了、天更蓝了。现在政府把可持续发展提到前所未有的高度,必然对我国的林业生态建设和国家的整体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
林业成为农民增收的支柱、农业增效的保障
王淑森代表说,发展林业对粮食增产有很大作用,森林资源多了,水土流失就少了,风沙也少了,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就有了保障。作为国家林业局重点帮扶的省级联系点,贵州这几年生态建设步伐加快,退耕重点工程造林面积很大,森林覆盖率每年增加一个百分点。国家林业局还支持贵州建设40万座沼气池,部分解决了农村能源问题,大大减少了对森林资源的消耗和破坏。同时,在农业种植结构中营造经济林,不仅粮食产量有显著提高,农民收入也实现了多样化,有了明显增加。
张清海代表说,林业已经成为农民增收的一个重要支柱。广大农民发展苗木、种植速生杨,收入比种粮提高了三四倍。有些农民在杨树下种牧草,林牧两不误,比种普通农作物的收入也高出很多,对农民增收致富起到了关键作用。现在国家从确保粮食安全的高度强调要保护好耕地,是十分重要的,但我国还存在大量荒坡荒地,这些地方可以退耕还林,通过造林种草发展林业,这符合农民的利益。要调整农业种植结构,多造一些经济林,并与市场结合起来,促进农民更快增收,农业更大增效。
王如松代表说,自从上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陆续实施退耕还林等重点林业工程,加快了林业发展,这是国家注意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重大举措,也是促进农民增收、保障农业增效的重大结构调整。退耕还林也好,天然林资源保护也好,三北工程建设也好,广大农民从工程实施中得到了好处。现在的关键是做好效益评估,加强科技支撑和科学管理,使这些林业重点工程真正发挥出生态、社会、经济三大效益。(来源:中国绿色时报 )
附件:
可持续发展需高度重视林业
王如松代表说,怎样处理好人与自然的关系,我们正处在一个节骨眼上。目前,整个社会正在迅速走上城市化、现代化,并日益融人全球化的潮流中。但也面临着一个重大问题:如何实现经济社会发展和环境、资源相协调。这就牵涉到了新的发展观问题。党的十六大提出“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目标,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要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现在温家宝总理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又指出要坚持走可持续发展之路,要认真实施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规划,实施以生态建设为主的林业发展战略。这是一种全新的科学发展观,将对我国的生态环境建设、生态产业发展以至农村、城市实现现代化都将产生巨大的推进作用,促进我国经济社会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张志银代表说,作为西部代表,我更关心西部。温总理在报告中讲到,要继续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西北地区环境比较脆弱,搞好生态建设,坚持可持续发展,是我们今后的一项重要任务。我们要在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指引下,继续加大生态建设力度,争取早日实现山川秀美。
来自江苏省的夏德全代表说,像江苏这样的东部沿海发达地区,要加快发展,争取早日实现林业现代化。江苏已经提出建设绿色江苏,实现生态省,目前正在大力植树造林,大力保护好湿地等自然环境。我们要把中央提出的科学发展观更好地落实到实际工作中去,搞好生态环境建设。
杜善义代表说,从整个国家建设来看,森林是很重要的能源和资源我们应该保护好森林,这样才能使森林可持续发展,保证我国森林资源的永续利用。现在,中央提出要坚持科学发展观,从林业来讲,就是不能造子孙孽,把老祖宗留下来的东西都用光,而是应该有计划地使用和扩大森林面积。落实科学发展观、走可持续发展之路,为加快林业发展续写新的篇章。
重点林业工程体现科学发展观
赵效定代表说,近年来我国在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上下了很大功夫。我们不要因为片面地加快发展而破坏了生态环境的可持续性。现在国家正在实施的退耕还林、天然林保护等林业重点工程,都是为当代谋利、为子孙后代造福,是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的百年大计、千年大计,我们要认真总结经验,完善政策,落实各项措施,积极有序地扎实推进。
王淑森代表说,生态问题在今后的经济社会发展中会显得越来越关键。实施好以生态建设为主的林业重点工程,加大防沙治沙和水土流失治理力度,加快林业跨越式发展,把森林覆盖率提高上去,同时,减少森林资源消耗,这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紧迫任务。
黄春梅代表说,海南的生态环境保护得非常好,可谓得天独厚,是全国人民的宝贵财富。作为海南公民,我们有责任实施好退耕还林、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保护好、经营好这块祖国宝地,让海南的生态环境更加美好。
白萍代表说,过去贵州省生态环境比较恶劣,但近几年生态建设力度加大,退耕还林成效一年比一年好,生态环境开始走上良性循环,森林资源的优势逐步发挥出来,贵州面貌开始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赵慧代表说,通过过去3年努力,内蒙古——祖国北方最重要的生态防线生态面貌发生了极大变化,绿地面积越来越大,植树造林、防沙治沙工作都取得了很大成绩。我们对牲畜采取圈养措施和轮牧措施,整个生态恢复进展很快。每年沙尘天气日数大大降低,涌现了很多很好的治沙典型。
张继禹代表说,这些年来,国家在加快林业发展上采取了新的措施,可持续发展迈出了新的步伐。如在西部大开发中实施退耕还林工程,成效很显著。拿陕西省来说,自1997年实施山川秀美工程以来,生态环境空前改善,地更绿了、天更蓝了。现在政府把可持续发展提到前所未有的高度,必然对我国的林业生态建设和国家的整体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
林业成为农民增收的支柱、农业增效的保障
王淑森代表说,发展林业对粮食增产有很大作用,森林资源多了,水土流失就少了,风沙也少了,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就有了保障。作为国家林业局重点帮扶的省级联系点,贵州这几年生态建设步伐加快,退耕重点工程造林面积很大,森林覆盖率每年增加一个百分点。国家林业局还支持贵州建设40万座沼气池,部分解决了农村能源问题,大大减少了对森林资源的消耗和破坏。同时,在农业种植结构中营造经济林,不仅粮食产量有显著提高,农民收入也实现了多样化,有了明显增加。
张清海代表说,林业已经成为农民增收的一个重要支柱。广大农民发展苗木、种植速生杨,收入比种粮提高了三四倍。有些农民在杨树下种牧草,林牧两不误,比种普通农作物的收入也高出很多,对农民增收致富起到了关键作用。现在国家从确保粮食安全的高度强调要保护好耕地,是十分重要的,但我国还存在大量荒坡荒地,这些地方可以退耕还林,通过造林种草发展林业,这符合农民的利益。要调整农业种植结构,多造一些经济林,并与市场结合起来,促进农民更快增收,农业更大增效。
王如松代表说,自从上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陆续实施退耕还林等重点林业工程,加快了林业发展,这是国家注意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重大举措,也是促进农民增收、保障农业增效的重大结构调整。退耕还林也好,天然林资源保护也好,三北工程建设也好,广大农民从工程实施中得到了好处。现在的关键是做好效益评估,加强科技支撑和科学管理,使这些林业重点工程真正发挥出生态、社会、经济三大效益。(来源:中国绿色时报 )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