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4日上午,农业界的政协委员们围绕着今年“两会”的热点“三农”问题,展开了热烈的讨论。委员们认为,解决“三农”问题,林业肩负着重要使命,要充分挖掘林业的潜力,发挥林业的作用。
----让林业致富农民
舒安娜委员说,在贯彻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观的今天,发展林业是农民增收、农村经济发展的一条重要途径。在广大农村,尤其是山区农村,通过大力造林绿化,改善了农民的生产、生活环境,增加了农民收入。根据目前我国农村的状况,在农村经济结构调整中要鼓励这一做法。在发展林业的过程中要注意发展无公害的产品。要保持产品的绿色品质,就要推行无害化生产,提高林业产业发展的质量。
董庆周委员说,解决农民增收一般情况下有三条途径:出外务工、办乡镇企业、调整种植结构。在调整种植结构上,完全可以种一些高附加值的经济林、用材林和花卉等。挖掘林业、农业的发展潜力,向着世界果园、世界菜园、世界花园的目标迈进。但在这个过程中要解决好几个问题;第一,要提高技术水平,实现与世界先进水平接轨。如果我们的林副产品比不上国外的,就会卖不出去,整个产业也就会被挤垮。第二,要建立国家标准体系、检验体系,提高林副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第三,要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一家一户无法闯市场,政府要介入,要通过支持龙头企业来解决林副产品的销路问题。
近几年,江苏省宿迁市大力调整种植结构,把以杨树为主体的林业产业作为“强市富民、绿化城乡”的支柱产业,发展林木种苗业,种植速生丰产林,推进杨树产业化经营,农民收入稳步提高,林业已成为该市农村经济发展的第一支柱产业,全市农民人均来自杨树产业的年纯收入达到400元,占农民人均纯收入的12%以上。
----为农业提供生态保障
“要说林业在解决‘三农’问题中的作用,我觉得还是体现在为农业提供一个良好的生态环境。比如说涵养水源,阻挡风沙。”陶铁男委员开门见山地亮明了他的观点。
陶铁男委员说,越是贫困的地区,往往是生态破坏越严重,导致水土流失加剧,土壤也越来越贫瘠。现在有个说法叫“存粮于土壤”,生态破坏了,依附于土地的粮食产量肯定就会下来。从这个意义上来讲,应强调林业的生态功能,国家应多增加投入,多建一些防护林,保护粮食的稳产高产,而不要过分考虑眼前的收益。
“实际上,退耕还林工程也主要是解决生态问题。当然,如果在工程实施过程中与增加农民收入结合起来,种植一部分经济林,也是可行的。”鲁成委员也认为,在解决“三农”问题中,林业主要是为农业提供一个良好的生态保障。必须要抓好林业生态建设和保护,为农业实现良性循环提供强大支持。
----建设山川秀美新农村
黄鸿翔委员说,在“三农”问题中,林业主要牵涉了两个问题:农村生态问题和农民增收问题。以前,国家过于重视传统林区的林业。现在,形势发生了变化,更应关注农区的林业。国家提倡农业结构调整,林业可以发挥很大的作用,一方面可以增加农民收入,一方面可以改善整个农村的生态环境。
舒安娜委员非常关注西部农村生态建设。她说,西部农村整体生态环境不好,那么多沙漠、戈壁、荒滩,身在其中感觉很悲凉。我们要按照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要求,加快西部地区的林业发展,改变西部农村生态面貌,让西部的农民依靠林业获得更多的收入。(来源:中国绿色时报)
附件:
----让林业致富农民
舒安娜委员说,在贯彻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观的今天,发展林业是农民增收、农村经济发展的一条重要途径。在广大农村,尤其是山区农村,通过大力造林绿化,改善了农民的生产、生活环境,增加了农民收入。根据目前我国农村的状况,在农村经济结构调整中要鼓励这一做法。在发展林业的过程中要注意发展无公害的产品。要保持产品的绿色品质,就要推行无害化生产,提高林业产业发展的质量。
董庆周委员说,解决农民增收一般情况下有三条途径:出外务工、办乡镇企业、调整种植结构。在调整种植结构上,完全可以种一些高附加值的经济林、用材林和花卉等。挖掘林业、农业的发展潜力,向着世界果园、世界菜园、世界花园的目标迈进。但在这个过程中要解决好几个问题;第一,要提高技术水平,实现与世界先进水平接轨。如果我们的林副产品比不上国外的,就会卖不出去,整个产业也就会被挤垮。第二,要建立国家标准体系、检验体系,提高林副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第三,要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一家一户无法闯市场,政府要介入,要通过支持龙头企业来解决林副产品的销路问题。
近几年,江苏省宿迁市大力调整种植结构,把以杨树为主体的林业产业作为“强市富民、绿化城乡”的支柱产业,发展林木种苗业,种植速生丰产林,推进杨树产业化经营,农民收入稳步提高,林业已成为该市农村经济发展的第一支柱产业,全市农民人均来自杨树产业的年纯收入达到400元,占农民人均纯收入的12%以上。
----为农业提供生态保障
“要说林业在解决‘三农’问题中的作用,我觉得还是体现在为农业提供一个良好的生态环境。比如说涵养水源,阻挡风沙。”陶铁男委员开门见山地亮明了他的观点。
陶铁男委员说,越是贫困的地区,往往是生态破坏越严重,导致水土流失加剧,土壤也越来越贫瘠。现在有个说法叫“存粮于土壤”,生态破坏了,依附于土地的粮食产量肯定就会下来。从这个意义上来讲,应强调林业的生态功能,国家应多增加投入,多建一些防护林,保护粮食的稳产高产,而不要过分考虑眼前的收益。
“实际上,退耕还林工程也主要是解决生态问题。当然,如果在工程实施过程中与增加农民收入结合起来,种植一部分经济林,也是可行的。”鲁成委员也认为,在解决“三农”问题中,林业主要是为农业提供一个良好的生态保障。必须要抓好林业生态建设和保护,为农业实现良性循环提供强大支持。
----建设山川秀美新农村
黄鸿翔委员说,在“三农”问题中,林业主要牵涉了两个问题:农村生态问题和农民增收问题。以前,国家过于重视传统林区的林业。现在,形势发生了变化,更应关注农区的林业。国家提倡农业结构调整,林业可以发挥很大的作用,一方面可以增加农民收入,一方面可以改善整个农村的生态环境。
舒安娜委员非常关注西部农村生态建设。她说,西部农村整体生态环境不好,那么多沙漠、戈壁、荒滩,身在其中感觉很悲凉。我们要按照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要求,加快西部地区的林业发展,改变西部农村生态面貌,让西部的农民依靠林业获得更多的收入。(来源:中国绿色时报)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