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惠州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造林绿化工作,把消灭宜林荒山,打造绿色惠州、生态惠州、文明惠州作为提高惠州环境质量,改善投资环境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通过领导办示范点、林业项目建设、社会投资造林、提高造林质量以及加强管护等一系列措施,稳步推进生态建设。据统计,2001年以来,全市共完成荒山造林88.61万亩,其中市、县(区)、镇三级党政领导办点12.3万亩,投入资金2225万元,公路绿化点2个,绿化里程70公里,全市荒山造林及领导办点取得了显著成效,基本完成了荒山造林工作,实现了三年消灭荒山的目标。
领导带头 机关联动
惠州市委、市政府把造林绿化作为改善生态环境,优化投资环境的一项生态工程来抓。2001年市委、市政府作出了《关于奋战三年消灭宜林荒山提高环境质量的决定》,并成立山地绿化、绿色通道、城市园林三个绿化指挥部,由三个分管副市长任指挥长。为保证实现“三年灭荒”的目标,市政府制定了《惠州市造林绿化验收标准和奖惩办法》,出台了一系列扶持、鼓励政策和管理办法;同时组织市直各单位在市区七大出口办造林绿化示范点。
各级领导直接指挥和亲自参与,有力地推动了全市造林绿化、消灭宜林荒山工作的开展。多年来,市委、市政府的主要领导每年都亲自主持1-2次造林绿化专题现场会,研究部署造林绿化工作。2002年省在惠州市召开全省灭荒现场会后,该市决定把当年5月份作为“全市造林绿化行动月”,并发出了《关于惠州市造林绿化行动月实施方案的通知》,要求市、县(区)、镇三级党政领导必须带头造林绿化,办一个面积500-1000亩以上的造林示范点,同时要求各部门、各单位作为办点单位,参加办造林示范点。据统计,全市三级党政领导办点面积12.3万亩,投入资金2225万元,其中市级党政领导办点面积1.6万亩,投入资金550万元。领导带头造林绿化,给各级机关和社会起到了很好的示范作用,形成了上下左右联动建“生态惠州”的良好局面。据统计,全市共有67个市直机关和单位参与,各部门精心组织,各司其职,通力合作,共办点204个,面积12.3万亩,公路绿化点2个,绿化里程70公里。
多元投资 社会办林
惠州市坚持以发展森林多功能满足社会需求为宗旨,实施森林分类经营,大力培育森林资源,积极发动社会各方面、各部门参与林业建设。2001年市政府提出:要动员各部门的力量,美化、绿化惠州,并要求市直十大系统在市区七大出口营造造林绿化示范林点,从当年3月份开始,各系统积极筹集资金,组织人力,密切配合,对市区七大出口进行绿化。至6月底,十大系统共完成营造示范林3000多亩,投入资金100多万元,取得了很好的绿化效果。2000年以来,惠州市全力改善投资环境,积极创造有利条件,先后引进了威华集团公司、南油服务总公司、德凯木业有限公司等大型企业投资惠州林业。同时大力鼓励个体、民营经济参与林业发展,至2003年,全市利用社会资金造林面积达50万亩,投入资金1.75亿元。
科学规划 确保质量
为提高工程造林建设质量,提高造林成效,该市造林绿化工作认真抓好抓实各个环节。首先是进行高质量、高标准规划设计,在规划中尤其是注意提高营林措施,包括合理密植、选择乡土阔叶树种与速生丰产树种混交造林、施足基肥等。二是订立施工合同,要求施工单位严格按设计规定的要求进行施工,对违反合同、施工质量差的坚决不予以验收。三是选派技术人员到造林作业点驻点,实行跟班作业,监督、指导造林施工,确保造林的每一个环节达到质量要求。
加强督查 狠抓落实
加大对林业工作的督查力度,推动整个造林绿化工作的广泛深入开展,是惠州市近年来造林绿化工作的一个重要特点。从2001年开始,市委、市政府责成市委督查办、市政府督查办进一步加大对林业工作的督查力度,督促造林责任单位按照有关要求,抓好造林任务的落实,同时各县(区)委、政府督办也加大对造林绿化的督查力度。据统计,2000年以来,由市委督办、市政府督办组织的专项督查行动有13次,对造林绿化工作开展起到了很好的推动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