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桂飘香
本网讯 进入罗定市的榃滨镇,满山遍野的肉桂树,使这里的空气都透着一股特殊的清凉。当地的一位村支书如数家珍般向我们介绍,这里每家每户都在村委会的组织带动下种植肉桂,生产加工桂皮、桂油等产品,去年户均增收近2000元。种上发财树,过去的穷山沟,如今变成了致富的风水宝地。自豪之情溢于言表,从这位村支书身上,我们隐约看到——罗定,立足本地资源优势,已逐渐走上了一条后发地区的先至之路。
“后发地区的先至之路”,是云浮市市长郑利平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提出的。他认为,后发地区虽然基础差一点,但历史包袱也相对轻一点,特别在生态环境方面破坏较少,追求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山区具有一定的优势。只要牢固树立和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及早做好规划,后发地区也完全有可能实现跨越市发展,先行迈进现代化社会。罗定就是这样一个具有优势的后发地区。
作为“中国肉桂之乡”,罗定拥有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种植桂树历史悠久,尤其注重以传统方法栽培,所产的桂皮、桂油,以其品质纯、产量大而扬名海外,产品远销欧洲、美洲、南洋群岛一带及港澳地区。肉桂因此成为罗定农民致富的特色产业和支柱产业。据记载,罗定早在1850年就有人开山种桂。至2003年,全市已发展肉桂43万亩,年产桂皮1万吨,桂油300吨,年产值达1.7亿元。目前,罗定已有11500多农户种植肉桂,当地林业龙头企业提供种植—加工—销售一条龙服务,从而建立起规模化、集约化的生产加工基地,实现林工技贸一体化经营,取得了良好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
在罗定,能与肉桂相媲美的,就数泗纶镇的竹子了。同样是“公司+农户”的产业经营,同样是出口创汇,这里的箩竹加工则更为迅速、更为集中地把大山里的资源带到世人面前。于是,到罗定不能不去泗纶镇的“蒸笼一条街”。
为了带动本地的竹子加工产业,泗纶镇政府专门在新开发区建起蒸笼加工一条街,以优惠地价提供给蒸笼加工专业户。2003年,“蒸笼一条街”已拥有住户253户,年加工产值4000多万元。街道两旁,少则几人、多则十几二十人的家庭作坊忙而有序。进去一探究竟,才发现,由原竹到竹片,再到成品,都是手工完成的。在我们的镜头面前,工人们也不觉羞涩,灵活的指尖飞快地舞动,不一会儿的工夫,一个精致的蒸笼就在他们手中成形。
捧着几个刚做好的蒸笼,镇委书记满脸笑容地对我们说,别小看这小小的蒸笼,可赚钱了。蒸笼全部用于出口,这条街上年销售100万元以上的销售大户就有三十多家,其中一家姓李的,去年销售收入就有1200多万元。在这些大户的带动下,全镇加工蒸笼的农户已达7000多户,年产值1.2亿元,创利税1600多万元。竹子加工的快速发展,也带动了泗纶镇的箩竹种植业。镇林业部门在做好宣传发动的基础上,帮助农户做好规划布局,提供优质的技术服务,并购买种苗、肥料等给予适当扶持。目前,全镇种竹农户达4000多户,种植面积近3万亩。
建肉桂基地,集蒸笼成街。如今,在加强资源积累的基础上,罗定已建成了总面积达230万亩的麻类、竹子、肉桂、水果、茶叶等十大农业产品生产基地,林业产业已初具规模。探索后发先至,罗定以发展林业产业为突破口,走出了一条农民增收、企业增效的致富之路。(编辑 黎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