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 省政府办公厅于日前转发了《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湿地保护管理的通知》,要求省林业局同有关部门,根据《全国湿地保护工程规划(2002-2030年)》要求,结合我省湿地保护的实际情况,抓紧编制我省湿地保护规划,明确目标、政策措施、建设布局和重点项目,纳入我省经济社会发展计划,认真组织实施。另外,省政府还将建立湿地保护管理联席会议制度,指导、协调全省湿地保护管理工作的开展。
我省是湿地资源丰富的省份之一,现有湿地类型多达22种,湿地面积达186.4万公顷,占全省国土面积的10.47%。近年来,一些地方对生态环境认识不足,片面追求经济增长,出现盲目开发利用、乱占滥用湿地的现象,使全省湿地面积不断减少,湿地功能不断下降,湿地保护管理形势严峻。为此,省政府办公厅的《通知》要求,各级政府要高度重视湿地保护管理工作,确保全省湿地得到有效的保护和恢复;要结合实施省人大关于加快自然保护区建设步伐议案,将建立湿地保护区作为抢救性保护的关键措施,加大自然保护区建设力度,使更多的自然湿地尽快纳入保护管理的范围。
《通知》还要求,各地要充分利用现有与湿地资源保护有关的法律法规,加大执法力度,加强对自然湿地保护的监管。要立即对本地区的湿地保护情况开展一次自查工作,摸清底数,做好规划,依法处理。
为把湿地保护管理工作落到实处,省政府将于今年10月底组织林业、海洋渔业、环保、水利等部门,联合开展一次对违法占用、开垦、填埋和污染自然湿地情况的专项检查。(李涛、林术)
小知识:
湿地与森林、海洋并称为全球三大生态系统。湿地具有保持水源、净化水质、蓄洪防旱、调节气候和维护生物多样性等重要生态功能,健康的湿地生态系统,是国家生态安全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
湿地是指季节性或常年积水地段,包括沼泽、泥炭地、湿草甸、湖泊、河流及泛洪平原、河口三角洲、滩涂、珊瑚礁、红树林、水库、池塘、水稻田以及低潮时水深浅于6米的海岸带等。湿地分为咸水湿地、淡水湿地和人工湿地三种类型,具有提供水源、补充地下水、调节流量、控制洪水、保护堤岸、清除和转化毒物、保留营养物质、防止盐水入侵、提供可利用资源、保护小气候、提供野生动物栖息地等等的作用。由于其功能与人类的肾脏有许多相同之处,所以湿地也被人们称为地球之肾。
我国是世界上湿地类型齐全、数量较多的国家之一。多年来,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在湿地保护方面作了大量工作,目前我国已有约40%的自然湿地被纳入自然保护区得到保护。(李涛、林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