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白县81公里沿海防护林“绿色长城”闻名全国。目前,电白县全民动手,构建第二条“绿色长城”!
备受关注的电白县水东湾红树林自然保护区首期工程于今年4月开始动工,经过近5个月的紧张施工,于今年9月份基本完成。该工程耗资近800万元,种植无瓣海桑等3种速生红树林81.24万株,红树林种植面积达3000多亩。目前,水东湾红树林长势良好,部分红树林高达1.2米。生态改善了,消失了的白鹭等鸟类又飞回了红树林,如今水东湾红树林又成为白鹭栖息繁衍的天堂。水东湾现在又成为了电白人民的生态旅游圣地。
2600公顷的水东湾是全国最大的泻湖,这里曾经拥有繁茂的红树林,曾是鱼类理想的产卵地、海鸟的理想栖息地。但是,自1995年后因管理规范不善,湖内违规违法用海行为时常发生,无序、无度、无偿开发现象严重,大小鱼塘密布,昔日的红树林毁坏了,鸟儿不见了,鱼类少了。曾经美丽的水东湾成为电白人民的心头之痛。
为了保护水东湾的生态环境,电白人民打响了建设第二条“绿色长城”的红树林保卫战。1999年,经茂名市政府批准立项,省人大常委会第13次会议批准该县设立“茂名市水东湾红树林自然保护区”。2001年,经省府核准其规划建设面积为1996.2公顷,其中水东湾红树林自然保护区为1200公顷,占整个市级红树林保护区的一半以上。今年3月,电白县委县政府批准了由中国林科院热带林业研究所专门为其编写的《水东湾红树林造林立项报告》。水东湾声势浩大的大造红树林工程由此拉开了序幕。
想在满目沧夷的水东湾大规模种植红树林谈何容易!红树林建设初期就遭遇两大难题:规划区内部分虾农对营造红树林存在抵触情绪严重;前期种植红树林需要投入资金779.7万元,资金决口巨大。
电白人民没有在困难面前退缩,而是迎难而上。电白县委、县政府成立了建设水东湾红树林自然保护区工作领导小组。工作组深入群众,通过组织部分对营造红树林有抵触情绪的虾农到湛江、广西等地参观,多次召开会议做思想工作,终于取得了门前坎、上排等村4000多名群众的支持,为工程顺利开工奠定了基础。4月20日,电白县成功实施了清理保护区虾(鱼)塘爆破工作,土方工程队顺利进场施工,打响了营造红树林的第一炮。
为了解决造林资金问题,电白县政府采取了“政府给一点,单位给一点,个人给一点”的办法,于4月召开了建设水东湾红树林自然保护区动员大会,并发出《倡议书》,号召全县各机关单位和广大干部群众积极支持参与保护区建设。该县干部群众充分认识到营造红树林的重大意义,踊跃捐资,在20多天时间内,就收到捐款186万元,有效地推动了营造红树林工程。至今年9月,水东湾红树林自然保护区第一期工程全部完工,种植红树林3000多亩。
水东湾红树林自然保护区建设面积1.8万亩,占整个市级红树林保护区的一半以上。保护区种植了无瓣海桑等“速生、耐盐”的树种,使红树林的存活率高达80%。一年后,红树林林高可达1.5米以上,将实现“悬、奇、秀、幽、奥、旷”的设计景观。随着第一期造林工程的建设成功,电白县县委、县政府决定在明年启动第二期造林工程,规划建设面积近4000亩。第一、第二期造林工程总面积达8000亩,水东湾红树林保护区将变成集生态保护、旅游观光于一体美丽的绿色港湾,成为水东县城的一道绿色风景线以及粤西生态旅游的又一亮点。
与电白县相连的茂名市茂港区(原从属电白县管辖)从2003年就已投入资金280万元,在水东湾沿海种植红树林4800多亩。并在今年全面完成1万亩海边保护区内红树林的种植工作。10年后茂港区万亩红树林将全部生长成林,建立起稳定的红树林生态系统。届时,电白、茂港区水东湾红树林将连成一片,筑起茂名市第二条“绿色长城”。(编辑 黎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