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宜市竹编生产历史悠久,远近闻名。信宜市“八山一水一分田”,山多地多,青山绿水间生长着丰富的可供编织的竹、藤、芒等。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信宜竹编行业就调整经营战略,瞄准海外市场,针对竹器产品需求量大的状况,采取“公司+农户+基地”的生产模式,竹编业很快遍布全市23个乡镇。信宜掀起了种植竹子的热潮,广大农民利用山边、河边、路边、屋旁和坡地广种竹子。目前,信宜竹子种植面积达40万亩,初步实现了区域化布、规模化和基地化种植。
目前信宜全市的竹器工艺品企业已发展到近1000家,年产值超千万元的有20家。产品发展到篮、箩、盆、碟、家具、玩具等几大系列,原料由单一的竹子,发展到用竹、芒、藤、柳、木、铁等混合一起,开发出竹藤、竹芒、藤铁、竹铁、竹木混合编织,产品达5000多种。信宜市有一批竹编工艺的能工巧匠,设计出产品的花色品种繁多,设计精巧,深受欧、美、日本等30多个国家和地区客户的欢迎。竹器加工业的蓬勃发展,大力地推动了竹子种植业的发展。2002年2003年,全市新种竹子22万亩900万株,仍然赶不上竹编业的发展步伐,现在还需要从广西等地购买竹子,以应急需。目前,该市正采取优惠措施大力培育竹子资源,增强竹编业发展后劲。
信宜市积极培育竹编龙头企业,推进产业化经营。信宜竹编生产多是以“公司+农户+基地”生产经营为主。经营竹藤器的公司从国外客户中接到订单后,组织农户进行生产,再由公司收购、深加工、包装,最后出口走向国际市场,实现产、加、销一体化,经营模式国际化。信宜采取用电、用地、税费等优惠政策扶持龙头企业,并鼓励企业引入互联网,发展电子商务,拓展发展空间。信宜全市现共培育和扶持起80多家以销售为主的“龙头公司”,拥有了一大批以国际市场为导向的有一定规模的出口型企业,每年创造了不菲的外汇。
竹藤器编织成为信宜一大支柱产业。目前,竹器编织业覆盖全市23个镇,竹器工艺品企业发展到近千家,直接受益农户7万多户,占全市农户的近1/3,从事编织人员25万多人。现在信宜市几乎家家户户都搞编织,一个熟练工一天可赚30元左右的收入,人均年收入最高可达1.5万多元,最低的也有4千多元。另一方面,由于竹子深加工的蓬勃发展,促使竹子价格不断上涨,部分山区镇种植竹子人均收入可达300元以上。竹器编织业的发展,带动了运输、包装、饮食等一系列相关行业的发展,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加快了农民致富奔康的步伐。一批能人志士由于经营竹器而率先富起来,一幢幢“竹器楼”拔地而起,成为了当地一道亮丽的风景线。(编辑 黎明)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