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冬时节,寒意袭人。记者走访阳江市各地的林业生产建设,却有春回大地的感觉。无论山峦起伏的阳春山区,还是在沃野千里的阳东平原,交通沿线,江河两岸,山上山下,青翠挺拔的松杉、飘逸的马占相思、生机勃勃的桉树……汇成波澜起伏的绿。眼下,股份企业、国有场圃、私企、个体,各种所有制林业正呈齐头并进之势,一股社会化兴林的热潮在阳江市掀起。
市场空间催生营林热潮
我国是木材进口和消费大国,木材和林产品长期供不应求,近年来木材和松香等产品的价格一直上扬,广阔的市场空间和良好的效益回报,无疑是速生丰产林工程快速推进的主要原因。
近几年来,阳江市高度重视林业发展,利用三年灭荒造林契机,全面推动速生丰产林的建设。陆续出台各项优惠政策,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推进林权改革,调动了全社会造林护绿的积极性,农民、职工、机关干部、企业家等纷纷投资林业。
据统计,2001年至2004年,全市共营造速生林23.8万亩,共投入资金4674.9万元。其中,该市非公有制营造速生林18.6万亩,占总量的78%。
龙头企业延伸产业链条
缺乏林业下游产业阳江市林业产业化中的强项,一直以来全市没有大型的林木加工企业,切片出口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成为林业增值加工的唯一途径,但这种低水平的加工出口受制约因素较多,规模和效益都有待提高。延伸产业链条成为阳江林业产业化的突破口。
去年落户阳江市的阳东绿源人造板有限公司正是一个新的突破。年设计生产能力8万立方中密度纤维板的绿源无疑是该市林业加工的龙头企业,走进该公司,只见运送木材的车辆络绎不绝,全自动化的生产线机器轰鸣。
每个月上千吨的木材吞吐量使得绿源“大小通吃”,一些弯弯曲曲、指头精细的树枝也成了加工原料。据了解,每日给“绿源”运送木材的车辆就达100辆。依托“绿源”,山里的松林杂木有了“用武之地”,还有农民集资买卡车,跑起了运输,围绕“绿源”搞第三产业。
和“绿源”一样,位于江城白沙的“五联”板材厂同样生意红红火火。林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崛起,带动着木材行情的走高,使群众种树积极性持续高涨。
林业产业化重在结构调整和规模经营
对全市蓬勃发展的营林局面,让林业工作者们感到欢欣鼓舞,但他们思考得更多的又是如何进一步加快林业产业化的进程。据了解,阳江市速生丰产林近几年虽然呈快速发展的势头,但生长周期长,效益偏低等依然难以克服。市、县的林业部门负责人表示,要在保证林业生态安全优化的前提下,进一步引导投资者发展速生、高值、采伐期短的树种、调整商品林的结构,同时将加大市场开拓力度,帮助更多的木材加工企业申请出口经营权,培育该市的林业名牌。
依靠科技进步,培育龙头企业,促进规模生产,是加快林业产业化的重要措施。经过林业部门的努力,这方面工作将有新的突破。据了解,印尼金光集团已签订框架协议,准备在我市投资7.4亿元兴建150万亩速生丰产林基地,今年已租地3万多亩,计划明年种植。广东威华集团计划在阳春发展马占相思速生丰产林20万亩,目前已种2万多亩。而“五联”和“绿源”两间人造板厂,也计划在该市建设速生丰产工业原林基地,同时扩大生产规模,上马新的生产线。这些企业资金雄厚,技术力量强,管理先进,将推动该市速生丰产林的建设向规模化、产业化方向发展。
附件:
相关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