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大网赌平台推荐网站

生态保护区:绿色文明的乐章

  2005年2月25日,中山市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通过《关于设立中山市五桂山市级生态保护区的决议》,彰显了中山市委、市政府已经不仅仅要为一方百姓创造物质财富,更要为子孙后代保一笔绿色财富的远见卓识。这一纸决议,因为关系到一个地方经济社会的协调持续发展,因为拉开了一个地方建设人与自然的一种新型文明的序幕,而注定要载入中山构建文明、和谐社会的史册当中。                                         

  保护中山“绿肺”    

  今天,生态保护、生态建设已成为一个全球性的热点。   

  人类要保护自身家园的危机感、紧迫感和使命感,也前所未有的强烈,对自身与自然关系的关注思考,也前所未有的深刻。  

  有资料显示,在过去10年中,全球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平均增加了9%,直接导致的结果是气候变暖,100年以来,全球气温平均上升0.6℃,由此带来大规模的环境灾难。在我国,荒漠化正以每分钟11公顷的速度蔓延,耕地正以每分钟40公顷的速度减少,空气质量进一步恶化,温室效应继续产生不良影响。在中山,改革开放20年的快速发展,也和不少城市一样付出了代价,环境污染、内河污染、水质性缺水的警钟已经敲响。    

  当此之时,中山市五桂山市级生态保护区的设立,可谓应运而生,应合了“科学发展”的时代要求,应合了中山市建设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示范市、建设“两个适宜”城市,构建和谐社会的现实所需。   

  我们把悠悠岐江喻为中山的“母亲河”,把绵绵五桂喻为中山的“绿肺”。逶迤连绵的五桂群山,方圆300公里绿林似海,每公顷森林每年可吸收135-175kg二氧化硫,每天可吸收1000kg二氧化碳,产生750kg氧气,增加蓄水375M3;五桂山地处珠江口,相对海拔较高,其天然屏障作用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由东南方进入我市的台风的破坏力;五桂山境内有包括长江水库在内的水库15个,总库容6150万立方米,占全市水库总库容的70%以上,是我市珍贵的水源地、主要的后备饮用水源。   

  就此而言,作为珠江口西岸唯一的大面积森林绿地,五桂山是大自然赋予中山的一块“风水宝地”,把五桂山设立为生态保护区,对调节全市大气环境、涵养水源、防止水土流失、改善城市绿化、优化生态环境,将有着长远的、战略性的重要意义。    

  保护好这方中山的“绿肺”和“风水宝地”,无疑就是为我们的子孙后代保留了一笔宝贵的“绿色”财富。就此而言,这就是执政为民的最好注解。                              

  设立生态保护区,构建和谐中山迈出两大坚实步伐    

  《关于提请设立中山市五桂山市级生态保护区的报告》,不足5页纸,《关于设立中山市五桂山实际生态保护区的决议》,不足2页纸,但其深远意义,远不止纸上文字。    

  第一重意义体现在观念上。无庸讳言,中山历届市委、市政府对环境保护都予以了高度的重视,上世纪90年代提出的“既要金山银山,更要绿水青山”理念,曾经在一些“不惜一切代价谋发展”的地方引起震撼;进入新世纪,长江水库水源林市级自然保护区也取得了成功经验。国家园林城市、联合国“人居奖”等荣誉,见证了中山市委、市政府多年来在环境治理、建设上的丰硕成果。但我们也不难发现,一方面多年来中山在生态环境上重环境治理、环境建设、生态建设,在园林绿化上每年不吝投入,种树、种花、植草,建花园城市;另一方面却又存在开山、采石、采砂、挖泥等破坏生态的行径。这种“二律背反”的现象显示了生态建设与生态保护某种程度上的失衡。    

  如果说,生态建设依然是人类对自然的改造,那么生态保护则是人类对自然的原生态的尊重。从这个角度看,设立中山市五桂山市级生态保护区,显示了一种微妙的思想观念的变革:从建设到保护,这个城市的管理者,已经在“生态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观念上有了更为深刻的理解,并迈出了重要步伐。    

  第二重意义体现在机制上。通过设立五桂山市级生态保护区的决议,设立保护区的范围,保护的目的和原则,保护区的实施办法和保护措施,有关生态保护区的管理规定,亦将制定执行。凡此种种,皆为生态保护提供了强有力的制度保障。    

  只有树立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处、共同发展的观念,和支持这种理念的社会结构和机制,我们梦寐以求的生态文明,才得以建立;我们为之奋斗的文明社会,才更加协调;我们努力构建的和谐中山,才更富生机。    

  因此,方圆200公里的五桂山生态保护区的设立,在构建和谐中山,在一个地方不竭追求文明的进程中,应该有其位置。                                 

  考验执政智慧:生态保护区如何切实有效保护    

  设立生态保护区,并不意味着大功告成。   

  在划定200平方公里保护范围后,如何切实有效保护好这方“风水宝地”,使之在50年后、100年后依然造福子孙、荫庇地方,这才是真正的重任。    

  国家环保总局局长解振华提出了生态保护要遵循的四条原则,即预防为主、保护优先;生态保护与生态建设并举;谁开发谁保护、谁破坏谁恢复、谁使用谁付费、谁受益谁补偿;既要尊重经济规律,又要尊重自然客观规律。从中山市政府的提请报告来看,五桂山市级生态保护区将采取“三保护、三限制”原则,即保护水源、物种和水土,限制发展工业、房地产及餐旅业等。在实施办法上,则考虑保护与利用相统一,所有权和管理权分离的模式。保护区不搞单纯的和全封闭式的保护,在依法受到保护的前提下,允许适度开发利用,以走出一条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道路。保护区还计划开展自然资源调查,建立自然资源档案制度,编制保护区总体规划等具体保护措施。    

  当然,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实现经济社会发展和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保证永续发展,是一幅美好的蓝图。但实施生态保护是一项艰巨而长远的工作,没有一个简单的答案,需要有强大的政治意愿、适当的制度安排、必要的试点工作和从经验中学习的强烈愿望。    

  如何做好生态保护区的“保护”文章,对中山政府的执政智慧,将是一个考验。

附件:

相关稿件:
正规的棋牌平台排行榜 网上赌博app 威尼斯官网在线 365BET官方网站 正规博彩平台 全球最大的博彩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