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1956年我国第一个自然保护区——鼎湖山自然保护区建立以来,我省自然保护区建设逐步发展,1999年底达到60个。2000年,我省以实施省人大议案的形式加快建设自然保护区,5年间新建自然保护区215个。目前,全省已建立275个自然保护区,其中林业部门主管的森林、野生动植物和湿地类型自然保护区205个,陆地管护面积103.3公顷,占全省国土面积的5.8%。初步建立了布局比较合理、类型比较齐全、功能比较完备的自然保护区网络体系,有效地保护了我省典型的自然生态系统和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据统计,在我省自然保护区内,有国家一级保护植物9种、二级保护植物45种;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35种,二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151种,野生脊椎动物700多种。
邓惠珍在会议上提出,到2010年我省要新建自然保护区125个;到2020年,全省新建各类自然保护区200个,使我省自然保护区总数达到705个,总面积达179万公顷,占国土总面积10%。届时,我省所有的国家重点保护物种、典型生态系统和天然湿地将得到有效保护,生态公益林并将逐步被划为自然保护区,全省90%的重点保护物种资源将得到恢复和增长。
尽管我省自然保护区数量快速增长,但是自然保护区的发展还存在困难和问题。邓惠珍在会议上指出,目前建立的自然保护区主要集中在粤北、粤东、粤西等森林资源丰富、自然条件较好、野生动植物分布较集中的地区,但经济较为发达的珠江三角洲地区自然保护区的数量偏少,占国土面积比例太低,与我省实施可持续发展和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极不适应。另外,自然保护区建设经费投入不足、扶持政策难以落实、管护能力不高、历史包袱沉重等原因制约了自然保护区的发展。
为使自然保护区的建设管理工作上新的台阶,会议要求自然保护区工作必须实行加快发展与强化管理并重并举的方针,抓紧编制全省自然保护区发展总体规划,科学整合现有自然保护区。充分调动全社会各方面的积极性,拓宽资金渠道,按照统一规划、统一管理的要求,以多种形式加快自然保护区事业的发展。(编辑 黎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