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力加强林业建设
《意见》表明,为了建设生态绿城,东莞市将大力增加生态公益林面积,力争到2010年使东莞市的省、市级生态公益林面积达到60万亩。按照每人管护2000亩的要求落实护林员,加强生态公益林的管护工作,确保生态公益林不被占用,不受破坏。实施封山育林工程,全市实施封山育林23万亩。各镇区、各单位要做好规划,落实具体山头地段。在进山路口设置卡哨和封山育林告示牌,安排专职护林员值班和巡山护林。推进城乡绿化一体化,在全市范围内见缝插绿,大种树木,大量增加公园、绿地和步行地带。从2006年开始至2010年,每年营造道路绿线300公里,营造农田林网50公里,建设城市公共绿地1000公顷,努力营造“城在林中、林在城中”的绿化景观,优化城市生态环境。
实施五项绿化工程
为了加快市区范围内的绿化建设,东莞市将着重加强五项绿化工程建设。一是营造环城绿带。在每个镇之间,以植树为主,建设宽度不小于300米、绿色覆盖率达到75%以上的环城绿带。二是建设道路绿线。在高速公路、城市快速路沿线两旁营造30-50米宽的绿化带,在国道、省道两旁设置20米宽的绿化带。采用乔、灌、花、草综合配置,立体绿化,形成各具特色的绿色景观廊道。三是建设公园绿地。各城镇中心区应建成2个以上、面积达100亩的公园;各村应建成1个以上、面积达50亩的公园;各居民区、村民小组应建成1个以上、面积达30亩的公园。四是建设小区绿景。要充分挖掘生活小区和主要街道的边缘绿地,拓宽边角空间,结合景观改造,见缝插绿,搞好绿化、美化,优化居住环境。五是营造田园绿网。在现有的农田保护区内,每年营造农田林网50公里,充分利用机耕道、塘基、河堤、田基进行植树,对原有缺株、缺段的田间林网进行补种,营造独具特色的田园风光。
2020年森林覆盖率逾38%
《意见》提出,东莞市到2010年要使森林覆盖率达到35%,初步建成60万亩生态公益林体系,中心城市绿化覆盖率达到43%,绿地率达到38%,人均公共绿地达到18平方米;各镇区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到32%,绿地率达30%,人均公共绿地达到10平方米。建立完整的城市绿地系统,初步构建30万亩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体系,创建林业生态市和全国绿化模范城市。到2020年,森林覆盖率保持在38%以上,中心城市绿化覆盖率达到50%,绿地率达到45%,人均公共绿地保持在20平方米以上;各城镇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到35%,绿地率达到30%以上,人均公共绿地达到15平方米。建成60万亩具有南亚热带特色的生态质量优良的常绿阔叶林体系,建成生态良好、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态绿城。(编辑 黎明)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