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大网赌平台推荐网站

山中“竹王”俏走海外市场

     不久前,欧盟33个成员国会员约600人来到怀集,考察当地特产———厘竹的生产和加工状况。之后,怀集一家中等企业出口了6个集装箱的厘竹到欧洲,一个集装箱约装有25吨厘竹。
    目前,年产7万吨厘竹的怀集县,每年出口厘竹远销全球50多个国家和地区,仅此一项,年创汇1200多万元,居全国之首。 
   怀集厘竹,因大多生长在怀集厘江两岸而得名。这个长在山旮旯里看似普通的竹子,是怎样走向世界的呢? 
            “竹中之王”曾做飞机零件
    据当地史料记载,清朝道光年间,一位英国商人在广州街头见一位怀集坳仔镇农民摆卖一捆野生厘竹,竹色鲜黄,竹质坚韧。他买了几支,带回英国,大受赞赏。之后,英商人托中国商人大量收购,供应英国市场,还声称非怀集坳仔镇厘竹不买。
    此事引起中国方面的关注,组织了调查队前往广东、广西、云南、福建、浙江等地调研竹子,结果发现,质地最好的还是广东怀集坳仔镇的厘竹。有专家称,厘竹纤维含量高约53%,纤维细长,它坚韧,回弹力强,且耐腐蚀,不易虫蛀。人们称之为“钢竹”,又称之为“竹中之王”。从此,厘竹名声大噪。
    厘竹畅销英国市场后,先有港商陈伯如在坳仔墟的河南岗(今坳仔林业站一带)办起竹庄,收购厘竹,雇工用河沙擦洗、晒干,称沙白竹。沙白竹用船运到广州加工、包装,经香港运销国外。之后,南海、佛山商人接踵而至,先后在坳仔镇兴办竹庄,厘竹销量大增。
    1925年,美国植物学家莫里古慕名专程到坳仔镇对厘竹的生态环境、质地和出口情况进行了考察,写成资料,并附有竹林和竹株照片,编入《世界竹子研究》一书。1974年,莫里古的学生———美国哈佛大学教授马丁遵照老师遗嘱,到坳仔镇再次考察厘竹,之后,他在《世界竹子研究》一书中详尽地介绍了厘竹,使厘竹饮誉海内外。当时用厘竹制成的钓鱼竿在美国售价每支最低100美元,高的可达200到300美元。
    后来,马丁教授将厘竹的竹种和一些坳仔镇的泥土带回美国继续研究,想让来自中国的神奇竹子在美国扎根成长,没想到,生长在美国的厘竹长得瘦小,竟然不能繁衍。看来,真是一方水土养一方竹。
    据说,美国曾经将厘竹塑化后做飞机油箱的零部件;上世纪50年代,前苏联用坳仔镇的厘竹制成“古比雪夫”牌的滑雪杆,曾风靡一时,乃至当时的国际滑雪比赛中规定,要用中国坳仔镇的厘竹制作的滑雪杆。
    据坳仔镇的村民讲,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农村一些地方以厘竹充当筋条做建筑材料,构建房子或简易桥梁,称为“竹筋”,效果不错。至今,一些偏远的农村仍用竹筋建房屋。
                                                                扩大种植带旺了加工业
    用厘竹拼成的帆船由右向左行驶,右边是中国国旗,左边是荷兰国旗,画的寓意显而易见:从中国销往荷兰的货物一帆风顺。这是怀集县坳仔镇厘竹加工一条街上,蔡老板工厂会客室墙上的画。
    蔡老板说,现在工厂可以直接出口。他的老客户是荷兰商人,也有部分德国人。荷兰是种花大国,厘竹可用于植物造型,需求量大,他每年出口荷兰一百吨厘竹。据他介绍,他经常向竹农收购厘竹,收购价每50公斤约30多元,最高时约50元。他买回的沙白竹在工厂里加工,主要是拉直、按出口规格裁截、包装,就可以直接出口了。工厂订单多时,雇佣当地农民帮工。
    去年秋天,蔡老板在广州出口商品交易会上摆摊销售厘竹,还要上互联网联系客户。蔡老板邀请了欧洲客人来怀集参观,想让他们更进一步认识厘竹。没想到,交易会过后,一下子来了600名欧盟等国的客人。
    蔡老板说,今年1月到6月,他的加工厂陆续出口了6个集装箱的厘竹,一百多吨竹子都在这个只有80人的工厂加工而成。
    在厘竹加工一条街上,一家厘竹加工大户占地面积1000多平方米,晒竹场5200平方米,年加工厘竹2400吨,经营规格有60多个品种,产品全部销往广州、深圳、台湾、美国、荷兰等地,年创税利万元,是坳仔镇厘竹加工致富的典型。
    随着改革开放,海外对厘竹的需求增加,当地政府制订激励政策,鼓励农民扩大厘竹种植面积,提高亩产,让厘竹种植向基地化、集约化、规模化发展,大规模的种植带动了竹子加工业的兴旺,全镇办起的厘竹加工厂达350多家,产值4000多万元,创税利300多万元。
    去年,怀集县坳仔镇的厘竹产值占全镇工农业产值的八成以上。目前,怀集县坳仔镇正动工兴建厘竹加工贸易区,面积约150亩,规划引商创办5至10家大型厘竹加工企业,年加工厘竹超过2万吨,将建成集仓储、加工、销售于一体的厘竹产品专业市场。

附件:

相关稿件:
澳门太阳赌城网站 在线博彩平台 韦德体育官网 十大网络合法赌博网站排行 在线博彩平台 十大网赌信誉网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