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年12月24日的印度洋海啸卷走了近三千万人的家园,夺去近二十万人的宝贵生命;
2005年8月29日,“卡特里娜”飓风席卷密美国西西比州,它是美国自1928年以来造成人员伤亡最为严重的一次飓风,也是美国自“911”恐怖袭击事件以来遭遇到的最大灾难;
……警钟长鸣,自然灾害给人类带来了巨大的灾难,也带给了我们警示:湿地是我们的朋友,失去湿地我们将无法生存。
2月2日是世界湿地日,今年“世界湿地日”的主题是“湿地,攸关人类的生活-失去湿地我们将无法生存”。今年“世界湿地日”的主题从人类生态灾难的角度突出了保护湿地的重要性。
《湿地公约》把湿地定义为:“湿地是指天然或人工的、永久性或暂时性的沼泽地、泥炭地和水域,蓄有静止或流动、淡水或咸水水体,包括低潮时水深浅于6米的海水区”。按照这个定义,湿地包括沼泽、泥炭地、红树林、湖泊、河流、滞蓄洪区、河口三角洲、滩涂、水库、池塘、水稻田以及低潮时水深浅于6米的海域地带等。
由于湿地拥有巨大的生态功能和效益,国际上通常把它与森林和海洋并称为全球三大生态系统,充分体现了湿地生态系统的重要性。湿地不但具有丰富的资源,还具有巨大的环境调节功能和生态效益。各种类型的湿地在保护生物多样性、维持淡水资源、均化洪水、调节气候、降解污染物和为人类提供生产、生活资源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湿地的这些重要功能和价值一直是人类社会发展和文明进步的物质和环境基础。
——保护生物和遗传多样性。湿地是世界上最具生产力的生态系统之一。它们是生物多样性的发源地,提供了水和基本的生产力,无数种类的植物和动物依赖湿地生存。它们支撑了众多的鸟类、哺乳类、爬行类、两栖类以及无脊椎类动物。全世界2万种鱼类中,超过40%依赖淡水生存。湿地也是重要的植物遗传基因库,诸如水稻、红树林、香根草等都是非常重要的植物种质资源。
——减缓径流和蓄洪防旱。许多湿地地区是地势低洼地带,与河流相连,所以是天然的调节洪水的理想场所;湿地被围困或淤积后,这些功能会大受损失。
——固定二氧化碳和调节区域气候。导致全球气温变暖的主要原因是二氧化碳过多。湿地由于其特殊的生态特性,在植物生长、促淤造陆等生态过程中积累了大量的无机碳和有机碳,由于湿地环境中,微生物活动弱,土壤吸引和释放二氧化碳十分缓慢,形成了富含有机质的湿地土壤和泥炭层,起到了固定碳的作用。
——降解污染和净化水质。湿地具有很强的降解污染的功能,许多自然湿地生长的湿地植物、微生物通过物理过滤、生物吸收和化学合成与分解等把人类排入湖泊、河流等湿地的有毒有害物质转化为无毒无害甚至有益的物质。湿地在降解污染和净化水质上的强大功能使其被誉为“地球之肾”。
——防浪固岸作用。通常海浪、湖浪和河水等对沿岸地区具有一定威胁,在许多湿地没有保护好的地区,这些威胁会对农田、鱼塘、盐田甚至村庄造成不同程度的破坏。在我国南部沿海地区,由于缺乏红树林等湿地植被的保护,有些地方海岸线每年都要倒退几米。而湿地植被生长良好的地方,海浪的流速和冲击力都会减弱,使水中泥沙逐步沉淀形成新的陆地。
据国际权威自然资源保护组织测算,全球生态系统的总价值为33万亿美元,仅占陆地面积6%的湿地,生态系统价值就高达5万亿美元。中国的生态系统总价值为7.8万亿元人民币,占国土面积3.77%的湿地,生态系统价值达2.7万亿元人民币,单位面积生态系统价值非常高。(编辑 黎明)
相关链接:历届世界湿地日主题
1997年:湿地的价值与人类对湿地的利用
1998年:湿地之水,水之湿地
1999年:人与湿地,息息相关
2000年:珍惜我们共有的国际重要湿地
2001年:湿地世界,有待探索的世界
2002年:湿地,水,生命和文化
2003年:没有湿地就没有水
2004年:从高山到大海,湿地在为人类服务
2005年:文化多样性与生物多样性
2006年:湿地,悠关人类的生活-失去湿地我们将无法生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