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汕头市十分重视湿地保护和湿地恢复工作,2001年至今,全市共营造沿海滩涂红树林2.4万亩,有效地改善了城市生态环境,汕头的人工营造红树林的成功经验,也得到国内外同行的广泛关注。湿地和红树林已成为汕头的骄傲,也是其良好生态环境的代言人。
汕头市的湿地物种丰富,珍稀濒危和重点保护物种较多,具有陆生生物和水生生物共存于同一区域的显著特点,保护价值很高。多年来,汕头市把湿地保护和湿地恢复工作放在重要位置,采取多种措施恢复湿地,调整扩大了湿地自然保护区面积,比原来增加近1万公顷。
海岸湿地还是中国三大候鸟迁徙路径之一,在每年来来往往的数十万只候鸟中,属国家一、二级重点保护的有12种,列入中国濒危物种的有5种,还有2种属世界濒危物种。为了加大保护力度,继设立南澳省级候鸟保护区、河溪鸟类市级自然保护区后,又规划设立牛田洋鸟类自然保护区,为南来北往的鸟类提供栖息、觅食、繁衍的安居场所。
2004年5月,汕头市海岸湿地自然保护区在七个国家提交的43个重要湿地示范区申请项目中脱颖而出,获得联合国环境署及全球环境基金项目协调处的批准,成为国内首个GEF湿地国际示范区。
针对汕头地处粤东沿海,台风、海潮等自然灾害频繁的特点,汕头市利用国债资金大力开展生态公益林建设,努力建设沿海防护林体系。目前,已利用国债完成营造沿海红树林10770亩。 2001年至今,全市共营造沿海滩涂红树林2.4万亩。(编辑 黎明)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