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行政区域按自然条件和林业特点的不同,全省林业工作将划分为三大类型,即珠江三角洲城市林业型,东西两翼沿海防护型,粤北山地、丘陵生态公益型。珠江三角洲城市林业型,主要包括以广州为中心,广州、深圳、珠海、佛山、江门、惠州、东莞、中山8市所辖38个县(市、区),以推进城市林业建设和发展花卉业为突破口,拓展新兴产业,建立野生动物驯养繁殖基地和红树林湿地生态圈,适度发展速生丰产林,巩固提高人造板和家具业,启动潭江流域水源涵养林建设,发展城市林业,加快绿色通道建设。东西两翼沿海防护型,由汕头、潮州、揭阳、汕尾4市所辖19个县(市、区)和湛江、茂名、阳江3市所辖19个县(市、区)组成组团,重点建设沿海防护林体系,恢复海岸湿地生态系统,改善和提升沿海防护林的生态防护功能。粤北山地、丘陵生态公益型,由梅州市所辖8个县(市、区)、河源市所辖6个县(市、区)和韶关、清远2市所辖18个县(市、区),以及肇庆、云浮2市所辖13个县(市、区)组成组团,以水源涵养林和水土保持林建设为重点,以提高区域森林生态系统的水源涵养能力和水土保持能力。
省林业局局长邓惠珍指出,我省林业正处在一个非常重要和关键的时期,面临着大好的发展机遇。各地要把加强生态建设、加快林业发展作为全省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战略和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的一项主要任务,切实抓紧抓好。在“十一五”期间,我们要突出抓好以下几个方面:
1.加强生态建设,构建生态屏障。一要大力推进林业生态县建设。力争至2010年,全省有50%的县达到林业生态县标准;到2015年,全省所有县达到林业生态县标准,到2020年全面建成林业生态省。二要加快实施林业重点生态工程。要继续抓好东江、西江、北江、韩江流域水源涵养林建设,启动鉴江、榕江、漠阳江、潭江流域水源涵养林建设,提高森林涵养水源的生态防护功能。坚持适地适树原则,大力发展优良乡土阔叶树种,多营造混交林,促进南亚热带、中亚热带植物群落的恢复。三要切实加强生态公益林建设管理和效益补偿工作。
2.加大工作力度,强化资源管理。一要严格森林、林木资源及林地管理。二要强化森林防火和病虫害防治工作。三要高度重视野生动植物、湿地和红树林资源保护。要以实施省人大议案为核心,落实有关扶持政策,加快自然保护区建设步伐,抓紧抢救濒危珍稀物种,修复典型生态系统,保护生物多样性,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处。建立野生动植物及其产品经营监管体系,切实保护好野生动植物、湿地、红树林资源。
3.优化林业结构,加快产业发展。一要着力调整林业产业结构。要把建设速生丰产林、竹林、经济林、工业原料林,作为调整林业结构、促进山区经济发展的重大举措来抓,并以此为依托,促进木(竹)浆造纸、人造板、家具、林产化工、木本花卉、森林生态旅游等六大林业支柱产业发展。二要做大做强林业龙头企业。三要放手发展非公有制林业。鼓励多元主体跨所有制、跨行业、跨地区投资发展林业。
4.采取有力措施,完善保障体系。一要坚持依法治林。要加快林业立法,在湿地保护管理、商品林管理、野生植物保护管理、森林公园管理、林业工程管理、国有林场管理、山林纠纷调处、森林资源转让和资产化管理等方面取得突破,并根据新情况新要求修订完善现有法规规章。二要推进科技兴林。力争到2010年,全省林业科技成果转化率达到60%以上。三要深化内部改革。四要加强队伍建设。(编辑 黎明)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