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两年前从湖南举家来广东投资开发林业的段老板领着记者来到翁源县江尾镇,他指着一望无垠的黎蒴苗圃说:“这就是我投资搞的黎蒴苗圃基地,有500多亩。”
地处粤北山区的翁源县实施科技兴林战略,去年投入资金近千万元,完成黎蒴基地造林1.5万亩,黎蒴育苗1000万株。今年已完成造林12万亩。培育黎蒴营养杯苗1500万株,投入资金4000多万元。
该县规划到2010年建成黎蒴基地80万亩,黎蒴基地建设发展势头迅猛。
农民每亩增收2000元
黎蒴是十大网赌平台推荐网站次生常绿阔叶林主要树种之一。它生长快,涵养水源、保持水土功能强,一次造林可多代萌芽更新,一般5-7年轮伐一次,每亩出材4-6立方米,最高可达12立方米。
在翁源县官渡镇千亩黎蒴造林示范点,笔者看到该镇两年前种植的一片黎蒴林,令人赏心悦目。这片林子目前平均树高已达1.5米,成活率在95%以上。官渡村农民老梁兴奋地给记者算了一笔账:“再过两年,我的黎蒴林就可以采伐了,每次采伐亩出材平均可达4-5立方米,按市场价每立方米400元计,每亩出林折价收入为2000元,30亩林地年收入稳打稳算也有5万到6万元。”
在江尾镇黎蒴基地,一块简朴的青石“功德碑”立在基地的路口边,碑上写着“绿色银行,造福百姓”。护林员老陈说:“经营黎蒴林风险小,效益大,一次投资,代代受益。”他指着那块碑说:“这功德碑是我们农民自愿为政府立的。”
一个好树种带来一片生机
翁源县委书记邓小杰告诉笔者,翁源“八山一水一分田”,具有发展林业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为什么荒山越来越多?问题在机制没有创新,投入主体不对。虽然年年春冬两季都在种树,但只见种树不见林子,种下去的树农民得不到实惠,没有经济效益。要想实施生态立县,生态富县,就要选一个好树种。经过多方论证,2004年该县引进黎蒴优良树种,农民的积极性空前高涨,到今年已发展黎蒴种植面积12万亩。
同时,翁源县在深化林业体制创新上有了跨越性的突破。首先实行了林权制度改革。对目前仍由村集体管理而又经营不善的山林采取承包、租赁和转让等办法,将林地使用权直接落实到各家各户和联合体或其他经营实体。推行“山有主,主有权,尽责得利,失责受罚”的规模承包经营做法,并换发全国统一的林权证。其次是实行林业内部改革,推行政企分开管理的新机制,建立高效的林业经营管理体制。对农民生产的林木只要交清税费后,允许产销直接见面,给林农生产经营自主权,取消一切不合理收费,让林农得到实惠。
据介绍,目前来翁源投资黎蒴的企业络绎不绝,全县种植黎蒴的非公有制林业企业76户,外来大企业和个体投资户76户。
附件:
相关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