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山市深井镇拥有60多公里的海岸线,滩涂面积超过4万亩,现存红树林500多亩。随着当地政府近两年对红树林保护措施的加强,不仅成片的红树林多了起来,每年冬天来红树林栖息过冬的各种候鸟也多了起来。鸟多了,对这些所谓的“野味”做文章的人也多了起来,村民们经常见到“荷枪实弹”的偷猎者,红树林周边的生态环境正面临着新的威胁,于是在2003年,深井镇獭山村民自发组织起了“候鸟保护队”,义务在獭山村辖的红树林周边进行巡逻,严防偷猎者有机可乘。
随着红树林的恢复 候鸟也在逐渐增多
獭山村是一个坐落在海边的小山村,千百年来的和睦相处使得红树林已经成为当地村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在当地早已形成自觉保护红树林及其周边生态环境的社会氛围。獭山村村委书记陈天奕告诉记者,自从上级林业部门规定从2001年起不准在红树林生长繁殖的区域开垦新的咸围之后,他们村就没有再开垦新的咸围。“虽然开垦新的咸围可以给村集体带来每年6万元的经济收益,但对比红树林生态环境的和谐,这短期的经济效益算不上什么。”朴实的村委书记把生态环境的和谐看得比经济收益的短期增长更为重要。
2003年开始,在当地政府和村民的努力下,红树林周边的生态环境逐渐好转,冬季前来过冬的候鸟也逐渐增多。深井林业站副站长余仁极告诉记者,在每年的农历10月之后就会有各种各样的候鸟前来深井的红树林过冬,不少鸟类的种群数量还比较大,多的鸟群数量超过100只,连不久前在这里视察的省专家都称没有见过这么大规模的候鸟种群。据介绍,今年年底,省立项的候鸟监测站也将在深井的小江南井建立。由于采访时间的关系,记者未能见到村民口中“百鸟归巢”的盛况,但从獭山村村长陈新励的描述中记者也仿佛置身其中。“每天早上七八时,成群结队的白鹭、水鸭、水鸡等从红树林出发去各处觅食,到了傍晚再陆续返回,有时还能见到珍贵的白鹤。”陈新励说。
村民自发组织义务巡防队 “斩断”伸向候鸟的“黑手”
候鸟多了,但对这些所谓的“野味”做文章的人也越来越多了。从2003年冬天开始,每逢周末都会有成群结伴的偷猎者来到獭山村一带打猎。当地村民陈寅赞告诉记者,这些偷猎者一般是五六人一群,几乎每人一根枪,有是自制的散弹枪,有的还是双发的专用猎枪,听口音是开平、恩平一带的,在2003、2004年,偷猎者更是乐此不疲,人数越来越多。
獭山村历史上先后十几人投身到解放战争当中,仅革命烈士就有3人。作为台山远近闻名的“革命村”的后人,獭山村民在面对偷猎者时从不缺乏勇气和智慧。2003年中,在獭山村委会的倡议下,獭山村民自发组织起了“候鸟保护队”,义务在獭山村辖的红树林周边进行巡逻,严防偷猎者有机可乘。獭山村村委书记陈天奕告诉记者,开始的时候主要是几个村干部参与巡逻,后来参加的人就越来越多,到现在义务巡防队出动的次数反而少了,因为在獭山已经形成了“人人防偷猎”的氛围。任何一个村民只要看见了偷猎者就会主动向村委会报告,村委会再告知林业站或当地公安机关,劝偷猎者离开或对其采取必要的措施。
村民陈寅赞说,随着候鸟保护队的出现,从2005年开始,偷猎者是越来越少了,今年更是还没遇到过,到獭山来过冬的鸟好像比去年又多了一些。
“生态经济”露峥嵘 深井人享受“福音”
红树林湿地本身就是一价值很高的生态系统。红树林不但可以供应有机质碎屑给蟹、鱼、贝壳,进而提供“食物”给其他不同体型的禽类,如水鸭等,而且对于维持自然生态平衡也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在獭山村红树林附近经营咸围的村民陈少聘告诉记者,正是有了咸围前面这片红树林的“庇护”,他的咸围产量高出没有红树林的咸围一倍有余。
在獭山的红树林中,数量最多是一种当地人称为“白浪”(学名白骨壤)的树种,其果实富含淀粉,可食用,也是红树林植被中被作为食物利用得最多最广的一种。据当地村民介绍,有一位在江门市区开餐馆的深井人就准备自创用“白浪”的果实来煲水鸭汤,到时现在自结自落的“白浪”果实就会成为无价宝……
深井人,正享受着保护红树林而带来的种种“福音”。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