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大网赌平台推荐网站

深圳自然保护区物种数量稳步上升

近年来,在国家林业局的大力支持和省、市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下,深圳自然保护区的保护、管理和建设工作逐步走上了规范化、法制化、科学化的管理路子,基本杜绝了在保护区内猎取野生动植物资源的现象,没有发生过破坏生态环境的事件,物种及其生态环境保护取得了显著成效。 目前,近年来深圳自然保护区加大了海上管理力度和野外巡护管理力度,对保护区区域内的非法捕捞海产品现象进行严厉打击,保障了鸟类的食源。同时,人工营造林增加了鸟类的栖息环境,保护区内的鸟类种类和数量保持稳定。目前,福田红树林鸟类数量稳定、珍稀鸟类数量增多。据观测,区域内珍稀濒危鸟的数量明显增加,2005年底至2006年春,世界濒危的黑脸琵鹭的数量创下在深圳湾的新高,达到320多只,占世界总数的21%以上。 内伶仃岛也出现可喜局面。目前,岛上的天然植被生长良好,植被覆盖率维持在90%以上,大大提高了环境的水容量,成为常年有溪流存在的岛屿。经测量:在枯水期,岛上地表水径流每天1501吨,地下水每天194吨。由于岛上的淡水水源保护得很好,两栖爬行类生物没有受到任何人为或自然的不利影响,种群稳定发展。同时,内伶仃岛野生动物数量显著增加,研究表明岛上的猕猴每年以8.8%的速度增长,目前可能超过了1000只,在部分地区出现了猕猴过度啃吃喜吃植物的情况。穿山甲的数量也明显增加,在山上比较容易见到穿山甲的洞穴,见到蟒蛇的频次也明显增加。内伶仃岛的鸟类约有50%为候鸟,由于岛上生态状况日益优化,数量明显增加,特别是冬候鸟的种群数量增加明显。 针对薇甘菊严重灾害岛上生态环境这一现实,近年来,经过自然保护区的全力科技攻关,找到了有效防治薇甘菊的科学方法,并在伶仃岛较大面积的应用试验,效果显著。特别是在试验区,伶仃岛薇甘菊的危害最严重的120公顷区域基本得到了控制,对薇甘菊危害的控制效果明显,取得了显著的生态效益。其他区域也正在进行治理之中。 据了解,“十一五”期间,深圳将继续建设、完善现有自然保护区基础设施,加快自然保护区建设步伐,加大野生动植物保护力度。对生物多样性丰富、珍稀野生动植物集中分布地区、生态系统典型地区和重要湿地,规划筹建新的自然保护区。新建东部红树林自然保护区、铁岗水库石岩水库湿地自然保护区等4个市级自然保护区,使全市自然保护区总数达5个。(编辑 黎明) 附件:

相关稿件:
澳门威尼斯人游戏 澳门金沙娱乐城 E世博ESBALL 澳门新葡京娱乐城 澳门博彩在线 澳门博彩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