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纪大了没法逐个自然保护区去走,但森林行活动让我更加了解惠州的青山绿水。你看,报道森林行的每一期报纸我都收藏起来了。”65岁的陈文贤老人拿出厚厚一摞 《惠州日报》《东江时报》森林行版面对记者说。
日前,为期两个月的“美丽惠州·绿色家园”惠州森林行大型全媒体采访活动,在第九站探访古树名木中,伴着古树的岁月悠长落下帷幕。此次采访活动由惠州市林业局、惠州报业传媒集团联合主办,是我市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一次具体行动,是我市首次对惠州林业资源家底的全区域全体系实地探访,对惠州林业生态文明建设的全景式全方位展示,也是对惠州绿色发展的一次美丽观察和历史记录。
轨迹
九站森林行生动展现惠州绿色魅力
作为全省地级市首个国家森林城市,惠州以创建国家森林城市为载体,扎实开展新一轮绿化惠州大行动,大力推进“森林碳汇、生态景观林带、森林进城围城、乡村绿化美化”四大林业重点生态工程建设。截至去年年底,我市林业用地面积1065.32万亩,有林地面积1010.47万亩,森林蓄积量3661.29万立方米,森林覆盖率达62.42%,城市人均公园绿地面积17.88平方米,建成“山环水绿,绿廊穿梭,环境优美,生态优良”的完整城市森林生态体系,形成了道路林荫化、乡村林果化、城市森林化的城乡绿化格局。
为全面宣传展示惠州践行林业生态文明建设的行动和成效,市林业局、惠州报业传媒集团联合开展以 “美丽惠州·绿色家园”为主题的惠州森林行大型全媒体宣传活动。2018年7月11日,活动在广东象头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启动,9月7日于龙门县蓝田瑶族乡结束。
由惠州报业传媒集团旗下 《惠州日报》、《东江时报》、今日惠州网、惠州新闻网等全媒体记者组成惠州森林行全媒体采访团,在近2个月的时间内,共开展了9站森林行采访活动,深入象头山、罗浮山、南昆山、古田、莲花山白盆珠等国家级、省级自然保护区,部分林场、森林小镇、森林村庄、森林公园,以及森林公安分局进行实地采访,聚焦森林生态环境和生态保护、森林文化、森林经济等情况。
采访期间,惠州报业传媒集团全媒体共出动30多名记者,150人次参与采访活动,在 《惠州日报》、《东江时报》共刊发60多个版的图文报道,通过专题、专版、各类高清人文风景图报道,深度观察惠州绿色生态文明的独特样本。与此同时,创新全媒体报道形式,制作了10多期视频和微信新闻,读者只要扫扫报纸上的二维码,就可以看到相关森林风光视频和微信新闻页面等内容,更加生动展现了惠州绿色发展的独特魅力。
效应
展现绿色担当发挥护绿爱绿植绿宣传作用
“我市提出要打造国内一流城市,打造创新之城、品质之城。这一目标的实现离不开绿色生态环境。惠州充分利用良好生态资源,加强绿色生态建设,符合我市发展、百姓需求和愿望。这次的全媒体森林行采访报道为我市体现在粤港澳大湾区的绿色担当做了一件很有意义的工作。”市林业局相关负责人说。
该负责人表示,惠州森林行经过九站实地采访报道,成效显著。报道的方式、内容、风格体现了政治性、政策性、专业性、科普性、文学性和可读性。
全媒体采访团深入林业生态第一线,跋山涉水,历经艰辛,体验山野丛林中的生活,探访珍奇野生动植物与森林的秘密;探访自然保护区、林场,倾听老一辈护林员坚守岗位、林场职工在坚守初心奋力为生态文明建设发光发热、森林公安民警战斗守护森林和野生动物资源维护林区社会治安秩序的故事;走进森林小镇、森林村庄等,感受老百姓共建绿色家园的决心,共享绿色成果的喜悦……惠州森林行系列报道贴近行业、贴近基层、贴近群众,充分发挥了护绿、爱绿、植绿的宣传作用。
该负责人表示,接下来将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十一届六次全会精神,坚持绿色发展理念,让绿水青山成为竞争力、生产力,依托良好的绿色生态资源,立足于象头山、罗浮山、南昆山、莲花山,形成四大生态组团,打造各具特色的绿色生态廊道,为市民提供更多的优质生态产品,同时加强与北京林业大学等高校政产学研用合作,实现惠州林业生态高水平规划建设和保护共享,进一步绿起来、美起来、管起来、富起来、强起来,为惠州争创国内一流城市作出应有贡献。同时,期待继续携手媒体做好绿色生态文明的宣传报道和科普教育工作,让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更加深入人心,成为社会各界和市民群众的广泛共识。
反响
报道接地气,提升大众认知度参与度满意度
全媒体采访团对惠州林业生态建设、野生动植物保护、古树名木管理、林业人风采等进行多层次、多角度、多形式的宣传报道,营造了“森林城市·绿色惠民”的良好舆论氛围,提升了市民群众和社会各界对惠州林业工作的认知度、参与度和满意度。
“惠州还有这么美的地方,太喜欢了,忍不住也想去走走。”“森林行系列报道介绍了惠州的好资源、好生态,让人了解惠州的绿色家底,生活在惠州,我感到很自豪。”“从森林行报道中能读到林业发展的历史长卷,获得野生动植物资源的科普知识,让人受益匪浅。”……大家纷纷点赞。
市民邓标大赞:“森林行系列报道写得很好,全方位宣传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符合时代要求,接地气,切合实际。记者深入保护区、林场等,挖掘其中的生态资源、文化内涵,功德无量,福泽后代,对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有很大帮助。”
作为一位本地珍稀植物与中草药普及推广专家,博罗县罗阳二中高级生物老师周天来深有感触。他表示,系列报道呈现了惠州的山水美景,但背后却藏着许多苦。跋山涉水、蚊虫叮咬,探寻生态美景和珍稀生物资源的过程非常艰苦。“年轻记者能走进深山老林非常难得,他们的毅力让人感到惊叹,他们的报道写得很专业,融合了生物学、生态学等,文字精准,说明记者非常好学。”
网友刘清表示:“有机会一定要带着孩子,循着森林行的足迹探访大自然的宝藏,让孩子接受自然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