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大网赌平台推荐网站

[汕尾]奋力推进2019年林业改革发展和新一轮绿化汕尾大行动

  随着生态文明建设不断深入,林业工作的思路、内涵、方式和内外部环境都发生了更为深刻的变化。可以说,当前及今后一段时间,林业工作仍将长期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汕尾全市各级林业部门要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中央的重大判断和市委市政府的决策部署上来,立足汕尾市林业的新形势、新使命、新定位,紧紧抓住实施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构建“一核一带一区”区域发展格局这一战略机遇,全力推进林业事业不断向前发展。2019年汕尾市林业部门重点推进八方面工作。

  一、继续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牢牢把握汕尾市林业工作新使命新定位,增强在更高起点推动林业改革发展的紧迫感和责任感。全市林业系统要继续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广东重要讲话精神,围绕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和省林业局工作安排,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决做到“两个维护”,深入推进新一轮绿化汕尾大行动,实施绿美汕尾行动计划和乡村振兴林业行动计划,强化资源保护管理,大力推进自然保护地监管,切实加强林业改革,认真履职尽责,积极主动作为。

  二、大力实施绿美汕尾三年行动计划。全市林业系统要继续以林业四大重点生态工程建设为引领,今后造林绿化要更多的从数量的扩张向质量的提升方向发力。林业部门要学会绣花功夫,做好做足提质增效的文章,持续推动森林生态系统高质量发展。要精准化实施森林碳汇工程,各县(市、区)要侧重主要道路、红色村、古驿道等重点区域的周边山体的林相进行改造提升,加大对现有宜林荒山、疏林地的绿化攻坚,进一步提升绿化水平和质量。城区要突出首位度,集中对环品清湖、汕尾火车站、海汕公路、汕马公路、汕遮公路、红海湾大道周边山体的提质绿化美化。2019年汕尾市计划完成造林更新面积43万亩,其中,人工造林1.63万亩,退化林分修复24.32万亩,封山育林16.6万亩;生态景观林带建设任务39.3公里、面积2355亩;乡村绿化美化工程任务64个(其中省级贫困村40个);森林抚育任务64万亩,其中,中央财政森林抚育补贴42.32万亩、省级碳汇林抚育21.24万亩。为贯彻落实乡村振兴战略精神,全面改善乡村环境,提升乡村美化绿化景观,2019年汕尾市计划建设绿美古树乡村3个(其中陆河县2个,海丰县1个),森林小镇1个,森林康养基地1个。

  要统筹资金,集中力量,组织实施三项展示森林提质增效成果、具有综合示范效应的重点工作。一是大力开展汕尾古驿道绿化提升工作。各地要主动对接古驿道的建设,研究编制相关绿化美化提升规划,在古驿道两侧实施林分改造,提升古驿道两侧森林景观,让人民群众体验原真性、完整性的近自然森林生态。二是推进3个绿美古树乡村建设。认真落实“一树、两园、三廊、四旁”建设任务,切实保护好珍贵的乡村古树资源,实现“古树美、庭院美、村庄美、生态美、生活美”的目标。同时,积极开展乡村绿化行动,补齐乡村绿化短板。三是推进森林生态综合示范园建设。各地要突出资源特色,结合《海陆丰革命老区振兴发展规划》,依托红色村庄、国有林场、森林公园,高标准打造集森林旅游、森林康养、自然教育、科技示范、林下经济等于一体的多功能示范园,辐射带动区域林业新业态发展。重点抓好黄羌林场森林生态综合示范区项目建设。

  三、系统推进区域生态修复和保护。按照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的部署和要求,林业部门要重点加大对森林、湿地、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系统保护修复力度,进一步优化生态安全屏障体系。各地要全面组织实施新一期沿海防护林建设,认真落实《十大网赌平台推荐网站沿海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规划》,重点开展基干林带(包括红树林)人工造林、灾损基干林带修复、老化基干林带更新造林、困难立地造林和退塘(耕)还林工作,全市完成基干林带建设任务1.3万亩。科学实施森林经营,组织落实各县(市、区)森林经营规划和各林场森林经营方案。要协同推进退耕还林工作,积极配合做好矿山复绿工作。

  四、稳步推进自然保护地建设管理。这次机构改革,各类自然保护地统一由林业部门负责监督管理,责任很大,任务很重。发挥统一监管的体制优势,推进各类自然保护地的有机融合,全面提升自然保护地建设管理水平。今年,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建立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指导意见》的首要任务就是,要运用好自然保护地大检查的成果,建立自然保护地档案,统筹做好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等现有各类型自然保护地建设管理,解决机构交叉、区域重叠等问题,理顺自然保护地管理体制。加强自然保护地法治建设,实行分级管理,探索建立执法工作新机制。做好自然保护地规划编制评审工作,督促已安排专项资金的自然保护区尽快组织编制总体规划,继续抓好风景名胜区规划编制与报批工作。继续抓好自然保护区矢量化及勘界立标工作。加强自然保护地监督检查,继续推进存在问题整改落实,组织开展“绿盾2019”等专项行动,依法依规查处破坏自然保护地的案件。切实推进森林公园提质增效,创新投入渠道和管理模式。

  五、强化森林资源保护监管。森林资源保护监管历来都是林业主管部门的重要职能,要咬定青山不放松,坚守林业生态保护线,加强林地林木监管和生态系统保育。认真做好2019年森林督查和林地变更调查工作。配合全国第三次土地调查,完善全省森林资源信息管理平台,出台森林资源数据管理办法,推动与其他自然资源数据的对接融合。各地要认真落实国有天然商品林停伐和管护补助,探索开展集体和个人天然商品林停伐补助试点,建立完善天然林管护、用途管制等制度,构建天然林保护长效机制。进一步规范林木采伐管理。加强生态公益林管理。切实加强野生动植物保护,推动建立野生动植物保护监管联席会议制度,全面禁猎野生鸟类,规范野生动植物繁育利用行为,加强禽流感、野猪非洲猪瘟等野生动物疫源疫病预警防控工作。各级林业部门要继续高度重视森林防火工作,开展森林防火宣传教育,严格管控火源,落实“山长制”网格化管理,压实护林员防火职责,健全改革后的防火机构,并与应急管理部门紧密协调,把森林火灾预防工作抓细落实。加强林业有害生物联防联治,重点组织做好对松材线虫、薇甘菊的防治,确保全市林业有害生物成灾率控制在6‰以下。继续推进林业扫黑除恶专项斗争,严厉打击违法使用林地、破坏森林和野生动植物资源违法犯罪行为。

  六、加强湿地保护修复。习近平总书记到地方考察时,多次深入红树林湿地、湿地公园调研,要求一定要保护好湿地。总书记的指示是我们做好新形势下湿地保护工作的根本遵循。国家林草局专门设立湿地管理司,省林业局设立湿地管理处,市林业局也设立自然保护地和湿地管理科,各地要把湿地生态系统放在与森林生态系统同等重要的位置,切实加强保护和建设。各地要利用全国第三次土地调查的机会,做好湿地落地定界,强化湿地开发利用监管,为湿地保护修复打好基础。要加快制定本地区湿地保护修复方案,深入实施湿地保护与修复工程,加强乡村小微湿地保护,恢复湿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完善湿地分级管理体系,发布市重要湿地名录,制定出台相应管理办法。大力推进湿地公园建设。强化湿地生态恢复研究和监测评估等工作,不断提升湿地保护科技支撑。完善湿地补助政策,充分发挥政府投资的主导作用,形成多渠道的湿地保护修复资金投入机制。

  七、加大优质生态产品供给。林业资源既是生态之基,也是财富之源。林业在推动绿色发展、生态扶贫等方面发挥着特殊关键作用,要坚持在保护的基础上,合理开发利用森林、湿地资源,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优质生态产品需要。要大力推进乡村振兴林业行动,充分发挥林业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中的特殊关键作用。扶持发展林下经济,因地制宜发展花卉苗木、木本粮油、林果等特色产业,科学合理调整经济林品种结构,有序引导木材加工等传统优势产业转型升级。推进森林生态标志产品建设,大力发展休闲游憩康养新业态,积极培育发展森林健康产业。加强政策资金扶持,加快培育林业专业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扶持林业龙头企业和产业特色园区,建设林下经济“一村一品”“一镇一业”示范基地,形成产业集聚,辐射带动农民增收致富。持续提高生态公益林效益补偿标准,今年省级以上生态公益林补偿标准平均提高到33元/亩,各地要落实好分区域差异化补偿制度,进一步提高农民护林育林的积极性。要进一步提升林业科技服务乡村振兴能力,加强林木良种和实用技术推广,积极推广“珍贵树种+”“林业碳汇+”“森林康养+”等新模式,切实提高森林经营的附加值和含金量,为林农积蓄绿色财富。

  八、继续深化林业改革。坚持用好深化林业改革“关键一招”,创新发展动力机制,不断完善林业治理体系。继续深入推进国有林场改革工作,推动国有林场真正建立以提供生态公益服务为主的保护管理新模式,确保顺利通过国家验收。按照易操作、惠民生、强林业的要求,探索实行国有森林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完善林权制度,积极推进集体林地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分置运行机制。进一步推进林业“放管服”改革,积极稳妥推动各项行政许可和行政审批权下放或委托县(市、区)执行,同时加强市级监管和服务指导,不断提高行政效率。主动适应机构改革职能调整新要求,配合做好生态环境综合执法和森林公安改革工作,完善优化林业行政执法体系。要创新营造林机制改革,吸引更多的社会资本投入林业生态建设,激发林业发展活力。

附件:

相关稿件:
pg电子游戏试玩 365买球平台 体育博彩 网上赌搏网站排行榜 博彩软件app排名 十大网赌平台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