抛开手机,抛开喧嚣,在犹如天然氧吧的大山中伴着月光入眠,闻着鸟语花香醒来,在参天大树底下叹茶、听风、观山海,听起来像是度假一般的生活,很多人都向往不已。但如果这样的日子让你周而复始地过上十几年,又是否能够耐得住这一份寂寞呢?在象头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良田保护站,就有一对夫妻,十七年来一直守护在这里,过着“与世隔绝”般的护林工作。

受山地小气候和海洋季风性气候影响,象头山常为云雾所笼罩,云飞雾来时飘飘渺渺,峰在云间动,人在雾中游。象头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良田保护站,就建立在这里,而钟绍雄夫妻,是这里仅有的两位工作人员。每一天,夫妻俩便分头行事,在崎岖的林间小道上行走、在密林深处穿行,对山林进行巡护。

绍雄和魏贵梅是从小就在象头山脚下长大的本地人,1993年,两人同时步入工作岗位,一位在象头山林场,一位在象头钟山水电站,两人在象头山相知相爱。 2002年,象头山从省级自然保护区晋升为国家级,建立了第一批保护站,钟绍雄便成为了这里的第一批工作人员。后来,魏贵梅也追随丈夫,成为象头山的护林员。
在头8年时间里,这里没有水泥路,通信信号也不好,不管是巡山护林,还是买菜做饭,都要走上几公里路。不过最让魏贵梅难以适应的,是大山里过于清净的生活。

护林员 魏贵梅:就是进来的时候人少,说话只有跟老公说,什么人都没有,有时候会埋怨他,人家的老公那么好,你就在这里山上待着。在人迹罕至的山林里,护林员看似自由自在,但他们肩上责任重大。他们要保护好象头山的一草一木,要及时监控林区的火源情况,制止破坏森林资源的行为。象头山自然保护区总面积为10696.9公顷,森林覆盖率达94.4%。地质资料显示,象头山是中生代侏罗纪和白垩纪时的燕山运动形成的,山体宏大雄伟,陡峭山崖、怪岩奇石随处可见。除此之外,象头山上的野生动物种群也十分丰富,仅陆生脊椎动物就305种,令人毛骨悚然的蛇种类更是占了全省记录的半数以上。在山上工作多年,钟绍雄已经掌握了这些小动物们的习性。

象头山护林员 钟绍雄:去到山里,有些小蛇,我们都怕它的,但是又不敢打它,就慢慢等它走了之后,我们才过去,有时候也遇到有野猪,野猪看上去很凶猛,要自己躲一下,等它走了再前进。

尽管如此,每次钟绍雄上山,魏贵梅总是会担心,因为在罕有人迹的丛林中,一旦发生意外,他们只能采取“自救”的方式。所以他们每天都会设计好巡山的路线,告诉彼此需要花费的时间,好让对方心里有个数。象头山护林员 魏贵梅:平时都知道他什么时候进去,什么时候下来,有时候没有下来就拿个手机,以前的手机没有那么好,老古董一打就打不通,那时就有点担心了,可能也是信号不好吧 ,老是打不通肯定就怕了,有时候看他上山这么久都没回来,想一个人走上去,又不知道他在哪里,就在这下面干着急。在山上待的时间多了,魏贵梅也早就适应了这种“与世隔绝”的生活。
这十几年来,在魏贵梅夫妇的守护下,这里植被茂盛,小动物悠然自得。不过魏贵梅夫妇坦言,在他们心中,护林员不算是光鲜亮丽的职业,他们常年深居山中,同学聚会他们总是缺席的那一个。象头山护林员 钟绍雄:有些同学朋友他们在外面做工,特别过年回来,我感觉他赚了很多钱,但是我在这里呢,就确实不敢乱花了,因为收入也不是很高,也有想过像他们那样过,但是想到我在这里做这份工作这么久也习惯了,所以坚持下来了,感觉在这里空气蛮好,既上好班也锻炼好身体。十几年来的孤独坚守,一般人可承受不来。不过,钟绍雄和魏贵梅总能在护林工作中找到乐趣,在山里走走停停,看着树木绿意盎然,植被肆意生长,听着山鸟喳喳叫,门前小狗狗乖巧地仰着脖子等待抚摸,这些都让他们感觉很踏实。象头山护林员 钟绍雄:我都是在象头山长大的,我爸爸也是象头山的职工,我对象头山,反正都是山、石头,一打开门一见面都是山、石头、我还是喜欢我这份工作 ,护林员。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