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夏天,珠三角的观鸟爱好者发现了一个绝美的观鸟新去处:伶仃洋畔的东莞滨海湾新区。三伏天,走进新区交椅湾启动区,红树林掩映下的荷塘中荷花绽放、莲蓬累累,清凉的海风拂面,吹送阵阵清香。碧荷间,榕树下,滩涂上……野鸭悠然栖息,白鹭翩跹起舞,海鸥遮天蔽日盘旋于海面捕鱼,好一幅人来鸟不惊的和谐画面。
(上图:滨海湾新区交椅湾启动区内荷香阵阵,白鹭成群。)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已有近20种鸟类在此栖息。”滨海湾新区党工委委员、管委会副主任孙世宏说。
鸟,是生态的信使。就在两年前,这片海岸还是工业污染严重、被鸟类遗忘的不毛之地,而今却成了鸥鹭成群的鸟类天堂,这样的“生命奇迹”何以会在有“世界工厂”之称的东莞被创造出来?
“我们吸引鸟类的办法有很多。”漫步于滨海步道上,孙世宏指着参差多态的植物说,“比如种榕树,它能够独木成林,是白鹭特别喜欢的栖息地。那边种了大片的玉米,专门给鸟吃,鸟儿很聪明,纷纷把家从对岸的深圳湾迁过来。这片番薯地则用来吸引鹰类,因为番薯会引来老鼠,老鼠引来蛇,蛇又引来很多鹰,形成了一条完整的食物链……”
(上图:滨海湾交椅湾启动区内的部分鸟类。)
据了解,作为粤港澳大湾区特色发展平台之一的东莞滨海湾新区,拥有40多公里长的滨海岸线,茅洲河、磨碟河、太平水道等河网水系在此入海,周边制造业发达,数十年间积累的严重污染,成了阻碍可持续发展的“顽疾”。去年以来,新区积极探索以“生态疗法”治理海岸带污染的新路径,着力修复海岸生态系统,建设滨海生态廊道,打造山海河林田生命共同体,短时间内便显现了成效。
(上图:滨海湾新区交椅湾启动区的生态美景。)
“生态疗法”的第一步是清理污染物,净化海水、岸线。正值退潮时分,漫步海边,只见海水清明如镜,数不清的跳跳鱼在滩涂上欢跳,海鸟则尽情地享用着大自然馈赠的这一美食。据介绍,过去这片海上布满了垃圾,浊气冲天,鱼鸟根本无法生存。去年以来,新区一方面成立了专门的打捞公司,清走了数千吨多年沉积下来的垃圾,并不间断打捞清理潮水带来的新垃圾;另一方面铺设了人造沙滩带,利用沙子的过滤吸附作用,有效净化沿岸海水水质。
(上图:滨海湾新区内洁净的沙滩。)
不仅海水被净化,海岸边的垃圾填埋场也被打造成了生态修复区。过去交椅湾附近有一座堆积多年的“垃圾山”,新区通过垃圾无害化处理、更换土壤、压实土层、实施复绿等一系列生态改良手段,已将其变成了郁郁葱葱的景观绿地。
(上图:滨海湾新区内的一座垃圾填埋场经生态修复后成了公园绿地。)
(上图:生态修复中的垃圾填埋场。)
“生态疗法”的第二步是构建生物多样性保护网络,打造滨海生态防护屏障。目前,新区在入海的河涌沿岸大面积种植了莞草、芦苇、美人蕉等亲水植物,发挥其促淤保滩、固岸护堤、净化水质的功能,形成了一道道绿色屏障。“种什么植物非常有讲究。我们一方面优选莞草、莞香树等水乡本土植物,恢复原有的自然生态;另一方面精选国内外优良品种,探索在咸淡水交界处种植了多种能够耐盐碱、净化水质和土壤的植物,比如有净化空气作用菖蒲、吸收重金属污染能力很强的美人蕉,以及在修复生态链方面效果突出的红树林等。”孙世宏介绍。
(上图:滨海湾新区内大量种植了亲水植物。)
下一步,新区还将建立联通山水和城区的三级生态廊道。根据不久前出台的《东莞滨海湾新区发展总体规划(2019-2035年)》,新区将从今年起逐步构建三级生态廊道网络,其中,一级生态廊道以滨海岸带、太平水道等为载体,依托海岸湿地、海岛、优质岸线等自然资源,打造科普教育、观光体验、生态环保、休闲游憩等类型的主题游径,培育宜居宜游的生态海岸带;二级生态廊道以内部河涌水系、道路绿化带、城市公园为依托,发挥城市行泄通道、生态隔离、景观美化等综合功能;三级生态廊道以城市与社区绿道、街头绿地等为依托,服务于社区环境绿化和居民日常休闲等需求。
“生态疗法”的实施对东莞滨海生态环境的修复、改善作用是全方位的。如今,滨海湾新区不仅海清岸绿,空气质量也大幅提升。站在辽阔的伶仃洋畔远眺,环绕新区的三个一线城市可尽收眼底:广州南沙新区驶出了一艘艘船舶,深圳宝安机场起降着一架架飞机,天气晴好时用望远镜还能看见对岸的香港。“生态治理、绿色发展是不可逆转的历史洪流。在这股潮流下,相信东莞将会早日补齐生态环境短板,更好地融入大湾区城市群,为建设生态环境优美的国际一流湾区贡献力量。”孙世宏说。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