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山,是惠州龙门与生俱来的骨骼。自古以来,地处群山之中的龙门人靠山吃山。山地农林资源为龙门人的生活带来了安稳与经济收入,耕耘于山水间的龙门人也因此更加爱山敬山。
时间退回十几年,惠州龙门曾因发展经济兴起“桉树种植热”,村民集体上山开垦种植,造成桉树大面积无序种植。近年来,惠州市龙门县按照省生态发展区、粤北生态屏障和重要水源区的定位要求,积极转变发展理念,以生态优美、生命健康、生活幸福“三生”为主要内涵,坚持从生态环境长远保护出发,保护龙门的生态环境和青山绿水,从提升龙门整体生态功能和景观环境的角度出发,着手改造桉树林,计划用8年时间分期分批全部完成。目前,桉树林改造成为该县林业发展的一项重要工作。
据了解,桉树改造计划自实施以来,得到龙门县各大农林业种植户的积极支持,并积累了不少好经验和成功做法。部分桉树改种火龙果后,供不应求,农户收入可观。另外还龙门县实行退桉还林,分期分批改造。桉树作为速生丰产树种,具有较高的经济效益。但桉树快速生长的背后,是山地水土流失、水源受影响、土壤肥力退化等问题,不利于可持续发展。为此,下车村民小组村民积极响应政策转变发展思路,秉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绿色发展理念,调整产业结构,退桉还林,用各类果树替代桉树,发展绿色经济。
早在今年3月,龙门县林业局就曾联合各镇(街)对辖区内桉树种植情况和桉树苗圃场分布情况展开了全面摸排调查。经初步统计,全县现有桉树林面积约54.58万亩,共有桉树苗圃场13个(其中龙城街道1个、平陵街道2个、龙江镇2个、龙华镇2个、永汉镇5个、麻榨镇1个)。
接下来,龙门县林业局将进一步规范林业生产经营秩序,实施林分改造,调整林种结构,提高森林质量和生态效益,保护生态环境和维护生态平衡,结合全县生态功能分区,有计划地逐年减少桉树种植规模。
龙门县计划从2021年起,用8年时间按照“突出重点,逐步改造,分期实施,科学稳妥”的原则,将全县范围内约54.58万亩桉树林分期分批进行改造。逐步改造桉树林,有利于提高森林质量和生态效益,保护生态环境和维护生态平衡,让好山好水好空气支撑龙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龙门县林业局有关负责同志表示,龙门林业部门将把桉树林改造与林下改造、南药种植、林业产业发展等结合起来,进一步拓宽“新品种和新技术”思路,为乡村振兴出一份力,助推龙门“大山经济”发展。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