赶上了年初的大寒潮,清早,滩涂上的冷风让人有些吃不消。湛江红树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年轻的技术员何韬已经和来自南方科技大学的鸟类专家蔡志扬团队持续工作了一晚上,利用清晨这点时间,大家凑在电脑前仔细看着几张照片。
“看,就是这里!”,蔡志扬指着一块区域给大家看。他们所关注的线条,其实是本月刚刚环志的一只灰斑鸻身上绑定的追踪器发送回来的信号,显示了这只灰斑鸻近段时间的活动轨迹。
环志灰斑鸻的活动轨迹
而它活动最频繁的区域,正是湛江红树林保护区2019年实施的外来物种互花米草清理区域。这为精心谋划该项工作的保护区提供了一颗“定心丸”,也为将来的科学修复工作提供了有力支撑。
清理前互花米草生长斑块
近年来,湛江红树林保护区实施了局部疏残林改造、外来物种清理等生态修复举措。在国家项目资金、深圳红树林湿地保护基金会(MCF)支持下,对保护区及周边地区分别进行了互花米草和无瓣海桑的试验性清理,取得明显成效。
湛江红树林保护区将在早前生态修复举措基础上,认真总结,大胆尝试,继续扩大外来物种的清理范围,同时做好相关自然资源的监测,不断提高保护区生物多样性,提升保护区生态功能。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