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省林业局召开全省生态公益林管理工作电视电话会议,部署扩大和调整省级生态公益林工作。省林业局局长张育文在会上强调,各地要切实增强做好生态公益林管理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确保按时保质完成扩大和调整省级生态公益林工作,全面提升我省生态公益林科学管理水平。
张育文指出,完善生态公益林管理是落实省委省政府有关工作部署的需要,是保障集体林权制度改革顺利推进的需要,是协调省内区域生态需求的需要,是实现林农和生态公益林管护双赢的需要,是全面提升林业科学管理水平的需要。近年来,省委、省政府领导在多次会议、多个场合强调要逐步建立和完善生态补偿机制,强化生态公益林保护管理和建设,规范生态补偿标准,并对扩大生态公益林面积作出重要批示,还就规范生态公益林补偿等问题多次深入基层实地考察,广泛听取意见,提出明确要求。《省委常委会2010年工作要点》、《省委 省政府关于促进粤北山区跨越式发展的指导意见》、《省政府2010年工作要点》等文件,都明确要求逐步建立和完善生态补偿机制,扩大生态公益林面积和提高补偿标准,建立支持山区跨越式发展的长效机制。全社会的关心、重视和支持,是生态公益林管理不断规范、不断完善的动力所在。这次政策调整,是我省生态公益林效益补偿制度实施12年来力度最大的一次,出发点和着力点是适当扩大面积、调整优化结构、规范补偿标准。此次调整,将力争解决我省生态公益林补偿和管理存在的补偿标准不一、面积不足、结构不尽合理、补偿和管护工作落实不够到位等问题。
张育文要求,各地确保按时保质完成扩大和调整省级生态公益林工作。一要明确工作目标。今年我省扩大和调整生态公益林,使全省省级以上生态公益林面积达到5815万亩左右,占全省林地的35%以上,所处的生态区位更加重要,布局更加合理,面积更加集中连片,林分质量更高。2010~2012年,逐步统一省级以上生态公益林效益补偿标准。二要精心组织部署。这次扩大和调整省级生态公益林工作,全省应于11月底前完成,时间很紧、任务艰巨,政策性、技术性很强,影响面十分广。省林业局成立了专项工作领导小组并下设办公室。各地要建立专项工作领导机构,切实加强组织领导,要结合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统筹安排人力、物力、财力,采取各种有效措施,确保此项工作按时保质完成。三要抓住关键环节。这次工作的关键,概括地说就是“坚持围绕一条主线,同步推进两项工作,明确把握三个范围”。一条主线,就是在现行政策框架下,统筹使用中央财政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基金和省财政生态公益林效益补偿资金,逐步统一省级以上生态公益林效益补偿标准,在不增加中央、省财政既定预算和保障林农既得利益的前提下,扩大和调整生态公益林,并结合林改把70%的补偿资金落实到林农手中。两项工作,就是扩大面积和调整面积两项工作要有机结合起来,同时部署,同步进行,确保今年的补偿资金能在年底前落实到补偿对象手中。三个范围,就是要认真确定扩大和调出、调入三个范围。避免出现“亟需扩大的没划入,该调出的没有调出,不该调入的调了进来”的问题。四要保证工作质量。工作必须不打折扣、扎扎实实地开展,进度要服从质量,严格把好质量关,做到“布局合理、技术合规、程序合法”。省林业局将组织技术力量抽查各地扩大和调整生态公益林的工作质量。
张育文强调,全省各级林业部门必须进一步增强做好生态公益林工作的宗旨意识、大局意识、责任意识、忧患意识、改革意识和绩效意识,扎实工作,努力实现生态公益林管理水平再上新台阶。
(一)切实加强对生态公益林管理工作的领导。必须全方位牢固树立生态保护和建设第一位的思想,把生态公益林管理工作摆上重要的议事日程,切实加强对生态公益林建设管理和保护工作的领导。要建立健全市、县级生态公益林管理机构。
(二)切实加强生态公益林宣传工作。各地应创造条件在交通要道、森林公园、乡村居住聚集区等人为活动频繁区域,竖立大型宣传牌,广泛宣传政策、成效和经验,进一步提高广大林农的参与意识和保护意识,强化公众参与林业生态建设的意识。特别是要抓住植树节、世界防止荒漠化和干旱日、世界湿地日和世界森林日等节日或纪念日,利用报刊、电视、网络等媒介,开展形式多样的宣传活动,大力宣传生态公益林建设成效等。
(三)切实做好生态公益林效益补偿工作。落实好补偿政策,确保集体统一经营的林地70%的利益落实到农民手中,体现林改后“林农得实惠”,是广东特色林改之路成功的重要标志。各地要及时按规定将生态公益林效益补偿资金损失性补偿发放到补偿对象手中,委托银行直接支付到农户个人账户内。
(四)切实抓好林分改造等重点生态工程建设。各地要把这次扩大和调入的省级生态公益林一并纳入林分改造等林业重点生态工程建设范围,按照“严管林、慎用钱、质为先”的要求,完善从作业设计、施工管理、检查验收到档案管理的一系列管理制度,强化工程管理措施,严格监督检查,实现工程建设任务、资金、责任“三到位”,确保造一片、活一片、成林一片。
(五)切实加强生态公益林管护工作。各地要加强管护人员队伍建设,及时解除管护不力人员的管护协议,重新落实合适的管护人员,全面加强管护工作。要合理确定本地区生态公益林管护人员数量和管护劳务补助标准,落实管护责任。管护合同要明确管护人员的管护范围、面积、双方责权利等内容。
(六)切实加强生态公益林档案管理工作。要做到省级以上生态公益林的图、表、库、册一致,人、地、证、书相符,特别是要将准确、完整的省级生态公益林现场界定书作为重要档案资料及时归档,并作为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档案的重要组成部分加以严格管理。
(七)切实加强征占用和调整生态公益林林地的审核审批工作。对由于规划调整、征占用林地和其它原因还需要调整省级生态公益林的,必须严格按照《十大网赌平台推荐网站生态公益林调整管理办法(试行)》要求上报完整的申请材料,涉及国家级公益林的,还要符合《国家级公益林区划界定办法》规定的程序和要求,否则省局不予受理;对生态公益林中的权属纠纷和补偿纠纷,要加大纠纷调处力度,维护林区社会和谐和生态公益林的稳定,减少调整,特别是要避免将一些生态区位十分重要和脆弱地区的生态公益林调出。
(八)严厉打击破坏生态公益林资源的违法犯罪行为。各地要严格执行现有的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加强执法能力建设,明确执法责任,强化监督管理,切实保护好生态公益林资源。要加大执法力度,从严查处滥砍盗伐、侵占林地、毁林开荒、滥捕乱猎、乱挖滥采等破坏生态公益林的违法案件,严厉打击违法犯罪分子。要敢于碰硬,坚持发现一起查处一起,决不手软。要定期组织开展专项严打行动,严肃查处涉林大案要案。(编辑 黎明)
附件:
相关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