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金县林地面积423.9万亩(不含县域内的省、市林场),其中林地与耕地面积的比例为10:1,是全省第二大林业县;省下达该县2012-2015年共4年森林碳汇重点生态工程建设任务91.33万亩,其中每年造林12.8万亩、封山育林10万亩,也是全省碳汇林建设任务第二大县。近几年特别是去年以来,紫金县坚定“造林如‘造’人,耕山胜耕田”的信念,始终把植树造林比作养育自己的孩子,从十月怀胎到长大成人,全力倾注爱心、真心、恒心、善心和责任心,深情呵护树苗长成树木再变成参天大树。同时,该县紧紧抓住林地面积大、林业资源多、生态效益好的优势,结合珍贵树种送苗下乡和万村绿活动,广泛发动社会各界主动参与造林,耕山致富发展的积极性和热情空前高涨。自去年以来,全县上下特别是“务林人”拧成一股绳,保质保量如期完成了两年的森林碳汇重点生态工程建设任务45.66万亩,并完成“一灭三改”社会造林7.23万亩,得到了上级领导和主管部门的肯定和认可。今年5月,省长朱小丹同志调研紫金林业工作时指出,紫金森林碳汇重点生态工程建设在时间紧、任务重、压力大的情况下,因地制宜,质量优先,高标准、严要求做好备耕、育苗、栽种、抚育、管护,下了真功夫,经得起检验。今年9月,省林业厅组织10个检查验收组,对紫金县2011至2013年52.6万亩的林业重点生态工程进行了全查,历时近一个月,检查验收结果认为,紫金如期完成造林任务,且造林面积足、质量高,保存率、存活率一年比一年好,重视程度值得肯定。
紫金县两年来森林碳汇重点生态工程建设的主要做法体现在如下五个方面:一是领导重视前所未有。省委、省政府把新一轮绿化广东大行动提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该县也迅速应势而动、顺势而为,成立由县委书记任组长、县长任常务副组长的县森林碳汇重点生态工程建设领导小组,建立县党政领导挂钩各镇森林碳汇重点生态工程建设联系制度,切实加强对碳汇工程建设工作的领导、协调和督导、检查。同时,把这一工作列入县政府每年要完成的10件实事之一,并定期召开林业重点工作专题会议,全力部署和推进森林碳汇重点生态工程建设工作。二是种苗安排未雨绸缪。针对造林苗木需求量大、要求高的实际,该县早安排、早谋划,在依托县林科所育苗的基础上,集中各种生产要素大力鼓励扶持3个社会化苗圃场。目前,全县每年可供森林碳汇造林用苗1300万株以上,其中根系发达、顶芽饱满、无病虫害的优良乡土阔叶树种一级营养袋苗达90%以上,确保满足碳汇造林的树种配置和混交要求。三是资金筹集殚精竭虑。全县集中力量连续两年成功竞得省级森林碳汇建设Ι类资金共8000万元。同时,在县财政相当困难的情况下,县政府同意将每年的林业“一金一费”1000万元配套用于森林碳汇重点生态工程建设。四是工程实施依法遵规。紫金县对两年的森林碳汇重点生态工程建设采取竞争性谈判方式进行招投标,目前承担建设任务的施工队伍共11个,其中乙级资质的5个、丙级资质的6个,每年上山作业的民工达到2700多人。为严把质量管理和检查验收关,该县制订了造林质量管理办法和碳汇造林技术规程,要求县林业局班子成员带领局机关18个股室和24个林业站(场)负责人参与造林指导、协调、监管工作,并从每个林业站(场)抽调共72名监理员,从备耕打穴、复土施肥、苗木选择、科学栽植、抚育管护全程跟班作业。组织11个造林工程队负责人交叉观摩,学习和借鉴好的做法和经验,提高造林质量。实行“日报告、周检查、月分析、季小结”制度,查漏补缺,分类推进,确保围绕年度任务狠抓落实。五是管护工作多措并举。实行环保施工,确保造林商全面回收苗木营养袋和肥料袋,保护生态环境和青山绿水。成立50人组成的县消防大队,配备538名村级专职护林员,人员工资、社保、经费等全部纳入财政供给,各镇相应组成半专业消防队,联防联控、群防群治,共同守护绿色家园。县政府每年拿出奖励资金250万元,实施导向鲜明、重奖重罚、问责严厉的森林防火目标责任考核。县森林公安联合林政、林地等部门重拳出击,严厉打击涉林违法犯罪行为,维护国土生态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