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亮点工程层出不穷,规模宏大。各地按照年度造林绿化任务,突出抓好“四江”流域水源涵养林、高速公路绿色通道、沿海防护林和红树林等工程建设,在造林树种选择上更注重多样性,乡土树种、珍贵树种的造林比重明显加大,造林模式呈现多样化;惠州市召开了建设绿色生态惠州万人植绿护绿誓师大会,全市各地也先后召开“建设绿色生态梅州”誓师大会,掀起了一场轰轰烈烈的万人植树活动;梅州发出号召书,号召广大市民踊跃捐款,建设“森林围城”,无论是小学生还是嬷嬷老人,无论是热心市民还是爱国华侨,都热心支持植树造林。
——掀起“主题林”建设高潮。今年广州地区以“以人为本,共建绿色家园”为主题,掀起了“主题林”造林绿化高潮,广大市民走进山野植树造林,种下了“风景林”、“家庭林”、“团员林”、“青年林”、“志愿者林”、“学雷峰林”等主题林,绿化美化了羊城,特别是3月19日的广州市第九届家庭植树活动吸引了一千多个家庭前往王子山植树,据统计,广州大型植树活动点近30个,规模较小镇街一级的植树活动超过100个,植树面积达100万平方米;佛山市上万名市民、近10家主题林营造单位陆续开展植树造林活动,截至4月底,主题造林共植树4万多棵,总面积已达到800多亩,种下的树种30多种,各种“亲情林”、“政法林”、“银业林”,“大学林”、“友好林”和“志愿者林”等主题林相继在全市各地落户;深圳南山区决定从2006年起将每年4月份定为全民“植树月”,号召市民植树造林,美化绿化南山,为深圳市创建首批国家“生态园林城市”做贡献,目前南山区全民“植树月”已开始全区轰轰烈烈地展开。
——“认养认种”树木成为新时尚。珠海市出台了《珠海市认建认养城市绿地管理暂行办法》,规定市民单位可同时认建认养多块绿地、多棵树木;深圳南山区踊跃参与“树木认植”,该区推出的2280株树木都得到了认植,大部分树木都被赋予了特别的意义,如一家三口共植一棵“亲情树”、祖宗三代共植“三代同堂树”;中山市林业局开展了“认养绿树,公开挂牌冠名”的植树活动,普通市民可以到林业部门,认养自己喜欢的树木,包括自己亲手种植的树木、中山本地的古树名木以及市区的绿地绿树等;3月12日,众多来自广州、深圳等地的市民络绎不绝地来到绍关南岭,以“认养珍稀树木、共建岭南植物基因库”这种独特的方式,表达“爱护自然、维护广东生态屏障”的意愿,成为植树节一大亮点,仅来自广州的一队自驾车队就有50多人参加了认养珍稀树木的活动。
——“生态葬”悄然兴起。植树节期间,阳江市民政部门首次在该市金山森林公园建设的首个生态公墓园区正式投入使用。生态公墓园内共种植了具有较高观赏价值的园林风景树——南洋杉、木棉、杜鹃等2000多棵,同时每棵树下挖掘了供安放先人骨灰的地方,树的周围全部植上草皮和鲜花,并在树旁立一块小幕碑,是一个既节约土地资源又绿化环境的树葬。据统计,已有300多名市民预定了墓位,同时已有40多位逝者的骨灰被首次安葬在生态公墓园内。(编辑 黎明)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