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年来,阳东县按照科学规划、因害设防、合理布局的原则,加强管理,落实措施,分步有序地推进全县沿海防护林体系的建设,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十五”期间,全县完成沿海防护林体系建设任务20万亩,其中沿海防护林4万多亩。目前,阳东县有林地面积67753.8公顷,森林覆盖率为45%,已初步建成以沿海基干林带为主体的沿海防护林体系,沿海生态屏障初具雏形。
领导重视,责任到人。阳东县委、县政府对沿海防护林体系建设工作非常重视,每年植树节前召开各镇主要领导、县直有关单位领导参加的全县林业生产会议,对沿海防护林体系建设进行具体的部署,并通过县、镇、村层层签订责任书的形式,落实各级的责任和任务,做到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同时,县委、县政府还规定,县委、县政府领导班子成员每人必须挂点一个乡镇,镇委、镇政府领导班子成员每人必须挂点一个村,每个村干部必须挂点一个造林点,进一步明确各级党政一把手的责任。从而形成了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有关部门配合共同抓的格局。
加大宣传力度,营造全民参与氛围。为营造全民参与沿海防护林体系建设的浓厚氛围,鼓励广大干部群众积极参与沿海防护林体系建设,该县利用各种宣传媒体,大力宣传沿海防护林体系建设的重要性。据统计,每年有线电视播出宣传口号3000多次,报纸刊登宣传口号180多条。此外,该县还利用宣传车,在造林季节和防火期深入各大林区进行流动宣传,每年累计出动100车次。通过宣传,提高了广大干部群众对沿海防护林体系建设重要性的认识,增强了干部群众参与沿海防护林体系建设的自觉性。
科学规划,逐步推进。阳东县在深入调查、摸清总体情况的基础上,按照突出重点、相对集中,先易后难、先急后缓,适地适树、生态优先,结合实际、因害设防的原则,制定了该县沿海防护林体系建设“十五”规划,并根据规划落实每年的建设任务,做到逐步推进,分步实施。
突出重点,强化管理,提高工程建设质量。“十五”期间,阳东县针对该县连续遭受台风袭击,沿海基干林带毁损、破坏严重的实际,把沿海基干林带的恢复作为该县沿海防护林体系建设的重点,通过实施国债项目,采取措施,切实做好沿海基干林带的恢复工作。一是委托省林业调查规划院进行工程建设规划,将建设任务落实到小班、地块;二是执行工程招标制和监理制;三是革新造林措施。根据各个工程的具体情况,采取相应的措施来提高工程建设的成效。如2003年沿海防护林工程国债项目是恢复沿海沙岸基干林带,该县在苗木培育和种植方法上进行技术改进。首先是根据规划设计所需苗木的种类和数量,组织技术人员及早培育苗木,选用湛江木麻黄无性系,用16×18厘米大薄膜袋培育容器苗,并加强日常水肥管理,保证培育出良种壮苗。其次是在种植时,每穴渗入客土(黄心土)2.5公斤,与0.1公斤基肥均匀混合后种植。由于采用大袋育苗,种植时又渗入客土,大大提高了苗木的保水、保肥性能,从而提高了苗木的成活率,促进了苗木的生长。同时,该县还加强了对沿海防护林体系建设其他工程的管理,除派出专业技术员到各造林点检查和监督外,还要求各镇林业站指定专职技术员,经常到造林点进行技术指导,保证各个工序的质量,发现问题,责令改正。
拓宽投资渠道,多元化投入。一是加大财政投入。严格执行《十大网赌平台推荐网站森林保护管理条例》的规定,保证每年县财政对林业投入不低于同级财政总支出的1%。“十五”期间,县财政对林业累计投入500万元,平均每年80多万元;二是积极收缴义务植树以资代劳绿化费。“十五”期间共收取义务植树费46万元;三是利用社会资金。“十五”期间投入造林的非公有制社会资金达8000多万;四是争取上级资金支持。“十五”期间共争取国债资金310万元。(阳东林业)
附件:
相关稿件: